長期以來,中國水務企業基本上以行政區劃為單位,各自為政,單獨經營,缺少集團化的技術指導優勢和規模效應。為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深圳水務集團打破常規,積極落實市國資委“走出去”戰略部署,從上世紀90年代即積極探索異地發展,并于2005年成立水務投資公司作為平臺,踐行“外溢型”發展戰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截至2014年底,深圳水務集團為全國超過2000萬人提供水務服務,生產經營主要指標在全國同行業中位居前列。旗下水務投資公司總資產33.46億元,凈資產12.60億元,供水能力達176.25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達82萬噸/日,服務人口800萬人,將供排水的“深圳質量”復制到全國7省24個異地項目。2014年,水務投資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92億元,利潤總額9674萬元,相當于“再造”了一個當年的深圳市自來水公司。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方勝
通訊員 余艷 周嬋嬋 文/圖
打破行業常規堅決實施“走
出去”戰略
深圳水務集團的前身深圳市自來水公司,是原特區內6家自來水供水企業之一。自來水行業雖然有特許經營的保障,但這一定程度上也成為水務企業發展壯大的阻力。“地方性的國企要發展、要壯大,必須要打破區域性的界限,要把經營范圍從地方擴展到全省乃至全國。”在這種思路下,1993年,深圳市自來水公司與坪地鎮政府合資創建內聯供水企業——坪地自來水公司。經過不到兩年的運作,坪地自來水公司就成為“全國農村百佳水廠”之一。
雖然只是剛剛跨出經濟特區邊界、拓展異地經營的一小步,但坪地自來水公司的成功卻帶給了原深圳市自來水公司莫大的信心。上世紀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中國水務市場逐步迎來了開放。法國得利滿、中法水務、威立雅,德國柏林水務等世界水務巨頭紛紛進入中國。地方政府引進資本、改善經營結構成為趨勢。2003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導下,深圳水務集團引入法國戰略投資者威立雅和北京首創進行了產權主體多元化改革。
實力更加壯大、視野更加開拓的深圳水務集團一方面立足自身改革、引資,一方面也瞄準更廣闊的市場,制定了“立足深圳、面向全國,打造中國水務行業旗艦”的目標,穩健加大從地方性水務服務商向全國性水務服務商發展的步伐。焦作水務公司就是這一發展舉措的典型案例。
原焦作自來水公司作為一家老國企,債務負擔重、管理水平低下、技術設備老化,與焦作城市發展不能同步,成為城市發展的瓶頸因素。這種局面下,焦作市政府主動找到了深圳水務集團,希望引進合作伙伴,帶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提高自來水公司的運營水平。2003年,焦作市政府與深圳水務集團正式簽約,合資成立焦作水務公司有限公司,經營全市市區內的自來水業務。
深圳水務集團精心調研,認為焦作水務采用深層地下水供水,水質優良。然而人員負擔很重,日均30萬噸的供水量卻有1400多名員工。而當時的深圳水務集團日供水160萬噸,人員也僅僅2000人而已。因此,對焦作水務的改造重點不是輸出資金,而是輸出管理。
一方面,焦作水務大力開展新業務,分散了大量原來閑置的人員,讓人才發揮了能量,盤活了人力資源;另一方面,焦作水務大力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供水保障率和服務滿意度逐年提高,真正做到“讓政府放心,讓群眾滿意”。
國家建設部的有關會議,把深圳水務集團在焦作水務公司的實踐總結為“焦作模式”,向全行業推廣。其特點是通過股權改革,實現強強聯合,打破區域壟斷的局面;通過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帶動落后地區的企業發展,提高全行業的管理水平;通過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工藝,進一步提高城市供水的保障能力。
全國7省24項目銘刻“深
水”品牌
焦作水務的成功運營,進一步擦亮了“深水”品牌。很快,江蘇常州、長興等許多省市的水務項目也向深圳水務集團伸出了橄欖枝。
2004年底,深圳水務集團常州市城北污水處理廠正式掛牌。常州項目受到全國水務行業矚目,因為這是全國第一個采取公開招標、TOT模式運營的污水處理廠,對水務行業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全國主要水務企業全部到場投標。十幾家競標企業中,既有外資巨頭和上市公司,也有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考核項目除了價格外,還有管理、業績、運營方案等等綜合考量。最終,深圳水務集團競標方案在群雄中脫穎而出,力拔頭籌。
為了更好地實現跨區域發展,2005年,深圳水務集團成立了深圳市水務投資公司,搭建起專門從事水務投資業務的平臺,主要從事以自來水、污水處理設施為主體的城市公用事業投資,包括投資建設和經營城市供排水設施以及供排水項目運營、管理等。如虎添翼的深圳水務集團走向全國市場的步伐更快了:
2005年,深圳市水務投資公司相繼成立安徽池州、江西九江、開平珠江、浙江長興、江蘇常州城北項目公司;2006年,首開全國水務行業之先河,將同一城市供水業務或污水業務打包后采用TOT方式投資運營;2007年,成立開平供水、寧國水務項目公司,水務投資獲年度中國水業最具社會責任感企業稱號;2008年,成立江蘇江邊、江蘇句容、廣東惠州項目公司;2009年,水務投資榮獲年度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2012年,成立山東滕州、棗莊項目公司;2013年,成立句容市黃梅污水處理有限公司;2014年12月,憑借“深圳質量”的名片——卓越的運營能力和優秀的品牌效應脫穎而出,成功中標國內首個PPP示范項目池州項目……
目前,深圳水務集團通過水務投資公司,在投資模式上不拘成規,分別采用了股權投資、BOT、TOT、PPP等多種模式,在河南、江蘇、浙江、山東、江西、安徽、廣東等7個省15座城市成功投資運營了24個水務項目,讓“深水”品牌閃耀在神州大地。
秉持“讓政府放心,讓群眾
滿意”經營原則
深圳水務集團借助傳統水務運營企業強大的運營實力和人才優勢,在“共贏”與“以運營為核心”這兩大投資理念下,逐步探索和形成了對外投資的“深水模式”。這一對外投資模式始終秉持“讓政府放心,讓群眾滿意”的原則,具有三個主要特征:
首先是把企業社會責任擺在優先位置,做地方政府的好幫手。深圳水務集團充分考慮地方投資環境、發展規劃、勞動就業等,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實施城市發展戰略;不以減員降薪作為增效手段,妥善處理好國有企業經濟條件下遺留下來的瓶頸問題;最大限度保證合資后水務企業人員隊伍的穩定,形成符合現代企業運行的激勵機制。
二是不斷提升水務服務水平,做當地群眾的好朋友。深圳水務集團整合當地水務企業后,加大投資、改造技術設備、完善管理制度,傾盡全力為當地市民提供更為高效、優質的服務,供水保障率、水質達標率、污水處理合格率等關鍵指標一貫保持高水準,為改善城市環境、繁榮當地經濟、持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做出貢獻。
三是通過改善管理、技術創新、挖掘經營潛力,做踐行市國資系統“走出去”戰略的好企業。深圳水務集團將后期項目整合作為并購項目成敗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來抓,長短期派駐、人才本地化相結合,安排當地管理人員、業務骨干等赴深圳本部培訓,實現管理輸出和雙向交流。目前,7省24個水務項目投資項目全部盈利,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將供排水的“深圳質量”、“深圳標準”復制推廣到異地項目,在全國水務行業中唱響了“深水”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