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入冬以來,中國大部分小麥主產省遭受嚴重干旱,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影響。據農業部統計,截至2009年2月3日,河南、安徽、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甘肅等7個主產區小麥受旱1.43億畝,其中嚴重受旱5692萬畝。旱災讓中國近43%的小麥產區受旱,370萬人、185萬頭牲畜飲水吃緊。
中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干旱又是其中的一大害,每年都會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據調查,中國發生旱災不是因為降水量少。以色列缺水,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農業每年為其國民經濟帶來十多億美元的純利潤,中國華北大部分地區年降水400毫米以上,比以色列條件優越得多,卻經常發生旱災。有專家表明,中國發生旱災的關鍵在于水資源的浪費。據相關資料統計,中國農業用水占全國總用水量的80%以上,浪費程度相當嚴重。在寧夏北部的黃灌區,農民種水稻大水漫灌,生產1斤米差不多要用掉1噸水,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問題是嚴重的,由問題所導致的損失當然也是巨大的。所以水資源短缺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關鍵還得在制度上進行改革、規范,要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減少水資源浪費現象,動用水價這根經濟杠桿,促使人們更積極、更自覺的去節約用水。對中國北方地區來說,目前北京等地水資源面臨嚴重短缺問題,由于水價太便宜,在可選擇的空間里,許多人沒有意識節約用水。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水價,有利于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從而解決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
實踐證明,提高水價的確能夠起到鼓勵人們節約用水的效果。水價格高,用水也就少,水價低,用水也就多。節約用水,主要還在于消費者要具有節約的意識、養成節水的習慣??梢哉f,在節約水資源的問題上,人們的節水意識、節水習慣,是節約用水重要的社會資本。當然,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其效應可能不太一樣,比如:對于一貫節約用水的人來說,即使水價提高,但消費者的節約空間有限,但可以鼓勵其購買節水器具,從另一個方面講還能促進中國凈水設備行業的發展;而對于平時用水大手大腳,從不懂得珍惜節約的人來說,水價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節水的意識,即使沒有起到什么效果,還可以使其多付費,為節水做貢獻??偲饋碚f,在一定空間內,提高水價有利于鼓勵人們節約用水;在起不到鼓勵節約用水的情況下,也可以籌集資金,以改善供水設施,減少供水環節的滲漏浪費,改善環境,保護水資源。
那么什么樣的水價是最合理的呢?也就是說,制定什么樣的水價,使得既有利于節水,又有利于保護、開發水源,還有利于減少不良的分配效應呢?對于一般的商品來說,其價格是由當時所在的市場競爭狀況來決定的。而水作為一種物品,與純粹的市場商品有一定的區別,其價格不可能按照市場競爭來確定。但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能讓利益的所有相關者,都能夠充分參與水的定價,其結果肯定就會更合理。合理的水價是重要的激勵機制,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節水意識才會提高,節水才能落在實際行動上,水資源的問題也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