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被動”為“主動”保護環境,未來三年,上海將為環保投資860億元,其中680億元投向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重點項目。
記者昨天(12月12日)從市環保局召開的上海環境與發展國際咨詢研究會上獲悉,上海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已形成初稿,明年初正式啟動實施。這一計劃圍繞“綠色世博”、節能減排和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等,將安排200多個項目。
與前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相比,新一輪環保行動計劃在重點領域基本保留原六大領域的同時,首次把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從工業污染治理領域中分離出來,單列為一個重點領域,并將噪聲污染控制第一次列入了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同時加強環保體制機制建設、政策和科技支撐。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更多關注改善市民生活環境質量,如大氣環境治理突出了機動車污染控制,出廠新車提前實施“國IV”標準,淘汰重污染車輛;著力推進加油站油氣回收,繼續推進燃煤設施脫硫脫硝以及深化揚塵污染全過程控制,并著力推進清潔生產以及電子廢物等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等。
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的預期效益
■污染減排力度和深度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期間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COD)分別削減26%和15%的減排目標,總氮、總磷、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總量控制將啟動實施。
■污染治理水平達到全國先進水平。二級以上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75萬噸/日,建成區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超過90%以上,污水廠污泥問題基本解決;全市所有燃煤電廠機組實施煙氣脫硫;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左右,垃圾滲濾液基本得到妥善解決。
■關系民生的環境問題得到緩解。飲用水安全得到保障;噪聲擾民現象有所緩解;農業面源污染逐步減少,農村突出環境問題得到初步解決;機動車揚塵污染嚴重的現象得到明顯改觀。
■重點區域和領域環保取得突破。循環經濟在區域、行業和社區等層面得到突破并形成特色和示范;吳涇工業區環境質量達到相應功能區標準;郊區工業區形成比較完善的環境基礎設施和管理體系。
■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城鎮化地區河道消除黑臭;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85%,力爭達到90%以上;建成區人均公共綠地達到13.1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