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也是廣州唯一的一座污泥處理廠———位于番禺化龍鎮的鉻德公司將被關閉,近期會進入過渡階段,即一方面由污水處理廠壓縮污泥量,同時將大部分污泥送興豐垃圾場填埋。這一消息是有關部門在日前向廣州市人大代表作答復中透露的。
污泥散臭氣熏醒夢中人
廣州鉻德工程有限公司(原廣州津生污泥處理廠)位于化龍鎮沙亭村新圍的珠江河段邊,與黃埔區隔江相望。2003年,廣州市市政園林局與鉻德公司簽訂合同,授予該公司特許經營權,承擔廣州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的項目建設和經營。2004年6月,污泥處理廠建成投產,設計日處理污泥規模為900噸。按照要求,該廠負責承接獵德、大坦沙、瀝滘、西塱四個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用船運到珠江邊靠岸,而后通過專門的管道輸到處理廠內加藥、脫水、干化,而后用于造磚。
但是經調查發現,鉻德污泥處理廠的設計規模為900噸,而四大污水處理廠每天產生的1200多噸污泥都被運送到了這里,污泥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作,導致大量污泥囤積。廣州市市政園林局相關負責人去年11月就透露,該污泥處理廠內當時堆放的污泥達20萬噸,不但侵占了原來用污泥造磚的場地,還散發出大量臭氣。
沙亭村一名村干部的妻子就反映,有時候臭氣濃烈,夜里睡覺都會被熏醒,走在村里更是要不時掩鼻。同樣苦不堪言的還有珠江對岸的黃埔區居民,每當南風吹起,臭氣就掉頭飄到該區。
全市僅一家關停不能急
廣州市市政園林局認為,鉻德公司的臭氣污染主要原因是污泥運輸、裝卸、存儲和處理未能完全封閉作業,以及廠內外堆放大量污泥造成的。
面對質疑,鉻德公司則大倒苦水,認為運輸碼頭的用地和經營許可證等問題未獲解決,常被處罰,磚廠用地擴容也難度很大,制約了污泥處理能力。
有廣州市人大代表曾連續五次向市人大提出鉻德公司的氣體污染問題。他們認為,該廠處理每噸污泥可獲得政府198元補貼,僅這一項公司就收獲了一億多元,而黃埔區委書記陳小鋼更認為,企業不能把自己技術不成熟的后果轉嫁給居民和政府。多名人大代表因此建議將該廠關閉,另選地址重建污泥處理廠。
鉻德公司去年11月也提出中止與廣州市政府的合同,由市政園林局補償鉻德公司建設投資的折舊,公司提供兩年過渡期的污泥處理服務。但是作為廣州市唯一的污泥處理廠,一旦關閉,每天產生的上千噸污泥往何處去就成了問題。而且經過計算,即使這個廠被關閉,目前囤積的20多萬噸污泥要轉運將造成2000多萬元成本。導致該公司的關停問題進展緩慢。
■遠期規劃
擇新址建新廠
2008年即將結束,有關部門就鉻德公司的臭氣擾民問題作出了答復。答復中稱,根據廣東省、廣州市政府的部署,目前已經提出了解決污泥問題的近期和遠期方案。
政府部門已經展開的近期方案主要是給公司一個過渡期,盡量消除污染,為長期受臭氣污染的市民打造好的生活環境。過渡期間,市政府部門將設法改變目前污泥處理對鉻德公司的依賴,如在污水處理廠內提高工藝水平,采用廠內脫水技術,減少出廠的污泥數量。此外,過渡期內還將研究建設制肥廠、高檔建材廠、現代化焚燒發電廠等多元化的污泥處理方式。
至于遠期方案,則要求鉻德公司在過渡期后關閉。據了解,有關部門已經開始與鉻德公司就合同解除問題進行談判。雙方將協商處理資產、債權債務移交等問題。新的污泥處理廠將會在廣州北部或南部重建。
此外,有關部門的答復中還強調,在污泥處理廠過渡期間,鉻德公司處理后囤積的含水率65%的污泥將被送往興豐垃圾填埋場填埋處理,以解決囤泥造成的臭氣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