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從南京市水利局獲悉,南京市政府印發了《南京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意見》。《意見》明確了該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標志著該市創建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又取得新進展。
《意見》明確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工作目標是:到2010年,建成一批重點示范性節水載體工程,全社會節水意識普遍提高,基本建成“制度完備、設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態良好”的節水型社會,跨入豐水地區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先進行列。到2020年,建立具有南京市特色的節水法規制度體系、水生態保護體系、節水指標體系和節水宣傳體系。實現水資源供需和生態系統平衡,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用水得到充分保障。各項節水指標基本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全社會節水意識、節水行為規范達到較高水平。
《意見》明確了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一是推進節水型農業載體建設。加大灌區節水改造力度,建設農業節水增效示范區,構建灌溉計量體系,減少農業面源污染、農藥化肥排放和農田灌溉能耗,有效緩解丘陵山區用水矛盾,努力實現農業用水負增長。到2010年大型灌區主要斗渠安裝計量設施,改造后的中型灌區安裝一級至二級量水設施。二是推進節水型工業載體建設。以節水減污、節水減排、高效用水為重點,堅持節流優先、治污為本、高效用水的原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強化工業節水治污管理,推進工業企業節水技術升級改造,實施八大行業節水行動,重點在火力發電、石油化工、鋼鐵等高耗水行業實施30項節水技改示范工程,引導節水減排技術和工藝發展,到2010年50%的大、中型取水企業達到節水型企業的標準。促進工業增長與水環境治理協調發展。三是推進節水型城市載體建設。加強公共用水管理,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步伐,推廣使用節水器具,重視對雨水、中水等非傳統水源的開發利用,完善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系統,全面提升城市節水水平。到2010年,建成100個節水型單位、30個節水型小區。四是推進水資源保護體系建設。制定水功能區管理辦法,切實加強水質動態監測,確保全市水功能區達到水質保護要求。劃定禁止和限制設置入河排污口區域,加大對現有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力度。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組織開展飲用水源地安全狀況調查評價,編制安全保障規劃,落實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措施,保障全市飲水安全。強化地下水資源管理,統籌安排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開發,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總量,建立地下水位、水質監測管理系統。
自2006年底被確定為國家新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市以來,南京市政府高度重視,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編制的《南京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受到了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省水利廳呂振霖廳長和中國工程院王浩院士的高度評價,被評為水利部優秀規劃,經市政府申報,2008年2月,省政府正式批準實施。2008年4月,市政府召開了全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動員大會,成立了以一把手市長掛帥的建設領導小組,并組建了由水利、發改、經委、市政公用、環保等主要創建部門和區縣政府參加的工作機構,下發了工作制度,分解了工作任務。目前,該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已全面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