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大燒杯一字排開,分別盛著原水、生化池出水、生態濕地出水,清潔度由混濁的黃水漸漸變成透明清水,凈水效果十分顯著。這是4月30日舉行的江蘇省鎮江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試點推廣會上的一個鏡頭。
這個試點村是蔣喬鎮嶂山村,采取的是人工濕地和微動力地埋式相結合處理生活污水的技術,由江大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提供。公司高級工程師徐亮為現場代表講解了整個污水處理系統:污水先進入一個40多個平方米的沉淀系統,再通過一個近百平方米的人工生態濕地凈化系統,這樣流出的水已達到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凈化標準。這一工程整體造價在30萬元左右,可以日處理30至40噸污水,每噸污水處理成本不到4角錢。
據了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鎮江市“十一五”環保的重要內容,是新農村建設的一項民心工程,也是順利完成今年該市太湖流域治理任務的重要保證。根據省政府與鎮江市簽訂的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任務,今年鎮江市要建設47個鎮村布局規劃確定的農村居民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其中16個點要建成投運。
此前,鎮江市府辦剛下發《關于鎮江市農村(自然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實施意見》,《意見》明確要求:從現在開始,在各轄區試點的基礎上,用3到5年時間逐步在全市推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使未納入區域污水處理廠且農戶相對集中的規劃保留村,基本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