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年,中國將著重在水資源優化配置與保護等方面引進300項先進適用技術———
“從長遠看,我認為中國最大的威脅是水資源短缺。包括污水處理、潔凈水等水資源領域都將有巨大投資機會。”前量子基金合伙人吉姆·羅杰斯日前透露。
人工降雨進補水資源
有消息顯示,澳門特區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及泛珠三角各省政府日前剛剛在澳門舉辦“2008年澳門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及展覽”,其論壇主題為“水、能源與可持續發展”。主辦者表示,港澳地區缺乏天然資源,更需要關注水、能源這兩種制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北京人不會忘記,4月19日一場大雨讓干燥的北京有了南方的春意。當晚北京地區出現2008年入春以來范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降水。兩天之后,北京城區降雨量平均48毫米,最大降雨出現在門頭溝的妙峰山,為112.5毫米。北京市水務局的統計數據顯示,此次降雨已形成可利用水資源量1.43億立方米,地下水回補量為1.1億立方米。全市455個集雨工程共集雨50萬立方米。
2008年2月中旬,石家莊———北京段全長57.6公里的“南水北調”京石段開始施工,預計2008年7月底完工。為滿足北京奧運期間用水和保證供水安全,“南水北調”應急調水工程保定段有望月底通水并向北京供水。
據介紹,奧運應急調水工程源頭為河北省石家莊的古運河樞紐,總干渠全長225公里,其境內的崗南、黃壁莊、王快、西大洋四座大型水庫與總干渠相連。該工程也是向北京奧運會應急供水的唯一通道。目前,“南水北調”應急調水工程保定段即將完工。預計本月底,河北省四大水庫的3億立方米清水有望通過總干渠輸送給北京,保證奧運用水。
松花江“白帆點點”將重現
哈爾濱人沒有想到的是,因為一項大型發電機組工程讓哈爾濱人多年未見的松花江豐水現象再度重現。幾乎就在北京市人工降雨的同時,4月18日,松花江哈爾濱水文站水位檢測為115.15米,創近十年來最高水位。
松花江哈爾濱段水位創新高,緣于一項名為大頂子山的航電樞紐工程。這個由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水電一局承建的樞紐工程5號機組4月7日一次性充水成功,4月11日正式啟動進入72小時試運行階段,4月14日試運行結束,目前已正式投產運行。
據悉,該工程位于松花江干流哈爾濱市下游46公里處,裝有6×11兆瓦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是目前東北地區總裝機容量最大的貫流式機組電站。
上個世紀80年代,松花江干流水闊天高的盛況曾令其享有“黃金水道”之稱。當時有統計數據顯示,松花江干流的年運輸量在千萬噸以上,僅大頂子山樞紐附近水運量就占去三成。
按照工程規劃,該樞紐建成后,可渠化上游139公里航道,使水位常年保持在116米左右。哈爾濱至沙河子段的航道將達到三級航道標準,通航保證率達到95%,航運期提高到210天左右,幾乎是1999年的三倍。
據當地人介紹,隨著樞紐大壩不斷蓄水,大壩上游水位開始上升,松花江兩岸間大面積的行洪灘地將被回水淹沒,從水牛大壩向上游至肇源縣澇洲將呈現一條長達128公里的人工湖。
抬高的水位與哈爾濱市區排污工程改造相結合,將使太陽島終年四面環水。同時引江水入市區,還將使部分河流變得常年清澈。一個靠天吃飯、傍水而依的水域城市有望重現“滔滔江水,白帆點點”的勝景。
各地投巨資解決飲水難
消息顯示,陜西5年內將投資40億元,解決農村飲水問題。湖北省2008年前兩個月已投資2.2億用于水利建設,2008年中央對該省水利建設的資金投入將達18億元。湖北省2008年的任務是讓300萬人年內擺脫飲水難問題。資金主要用于飲水安全工程、江河防汛、疾險水庫整治、農田灌溉等民生水利建設。
到2007年為止,河南省5年累計投資26.7億元,解決了80萬山丘區農村飲水難問題。根據規劃,到2015年要讓全省2500多萬農民喝上安全水。
汕頭則投入3億元啟動了一批水利項目,重點解決農村飲水難問題。在鹽城,根據該市水利部門的規劃,2008年計劃投資13.95億元用于全市的防洪減災工程體系建設。
中國將引進300項先進水利技術
剛剛結束的2008年國際水利先進技術推介會上,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表示,未來五年,中國將著重在水資源優化配置與保護、水環境與生態建設、防災減災等方面引進300項先進適用技術,推廣轉化500項先進實用成果。據統計,“十五”以來,中國先后從國外引進了500余項先進適用技術,推廣了500余項先進實用成果。胡四一透露,今后將密切追蹤水利科技前沿的發展趨勢,注重引進技術與產品的先進性和時效性,高質量地引進一批行業共性技術與關鍵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