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江蘇:“無形之手”助推污水處理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12-06  來源:江蘇法制報  瀏覽次數:515
  治理污染是環境建設面臨的最大難題。治污要花錢,可錢從哪里來呢?長期以來,在人們的思想深處,總是把治理污染與政府投入劃等號,政府投入多,污染就治理多,政府投入少,污染就治理少。由于政府的投入遠遠少于治理污染需要的費用,所以治理污染成為各地“扔不掉、解不開”的老大難。

  但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獲悉,江蘇省尤其是蘇南地區通過在污水治理中引入市場機制、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入污染治理這一全局工程,同時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熱熱鬧鬧”和“冷冷清清”的憂思

  記者從省環保廳了解到,由于缺少資金來源,江蘇省一些地方在建污水處理廠一度出現“檢查時熱熱鬧鬧、檢查后冷冷清清”的情況。地方政府缺乏建設熱情,“環保部門喊破嗓子也沒幾個人認真聽”。“還是機制出了問題。”在省人大的環保執法檢查中,曾有代表一針見血地指出。

  既然財政擠不出治污資金,能不能通過調整污水處理費來解決這個難題?于是,環保的價格杠桿首先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蘇南地區顯現威力。從2001年開始,蘇南的蘇州、無錫等五市的污水處理費逐步提高到了1.1元~1.15元/噸,污水處理企業實現了保本微利,進而迅速帶動了污水處理市場的繁榮。

  在今年的全省環保局長會議上,環保部門以價格杠桿助推污染治理的思路越發清晰,省環保廳副廳長姚曉晴在會議上表示:“切實把環境保護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手段,提高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提高排污收費,提高治污獎勵。以‘排污者付費,治理者受益’為原則,更加強調利用市場機制和手段來解決環境問題。”

  “市場之手”發揮作用

  目前,“排污者付費,治理者受益”的理念,已經被廣泛運用到蘇南地區的環境建設中。環境產品市場被盤活,環境價格體系正在逐步建立。據了解,到2008年,蘇南地區的污水處理價格將上漲至1.6元/噸。

  從過去的污水橫流到現在鎮鎮有污水處理廠,蘇南地區環境基礎設施的巨大變化同樣得益于市場機制的作用。全國生態市江陰市有污水處理廠34座,一個縣級市能達到這個密度,“市場之手”起了關鍵作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些污水處理廠不僅沒有像人們擔心的那樣“曬太陽”,而且經營得紅紅火火。

  每個污水處理廠的背后都閃動著社會資本和政府資本的雙重“影子”。政府對環保舍得大手筆投入,為社會資本的投入構筑了牢固的心理防線。以江陰為例,政府在污水處理廠建設方面推行3項補助政策: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補助,即對每個日處理能力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補助300萬元,每增加0.5萬噸處理能力再增加100萬元補助;污水管道補助,每削減一個排污口,按接管距離補助5萬~15萬元,對生活污水管道,每接入100噸補助20萬元;運行費用補助。

  江陰市環保局局長助理浦強說,政府已經逐步從“經營者”的角色擺脫出來,擔負了更多服務職能,比如保證污水處理廠的進水量,水量不足時給予補貼,“不能涼了治污者的心”。

  在張家港保稅區,一家名叫勝科的外資水務公司給園區帶來了全新的治污模式,把園區3000多家工業污水集中處理后,以接近地表水的水質排放。勝科水務公司總經理鄭巧庚樂觀地表示:“如果勝科公司的經驗成功了,工藝將有可能在全省實施推廣。而且隨著整個處理模式的成功,有可能全國的污水處理模式都會改變。”

  社會資本悄然發力

  靠治污賺錢的企業不止勝科一家,在常州武進,社會資本投身污染治理,同樣經營得紅紅火火。武進雙惠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興原本是一家江南小鎮的企業老總,2004年他買下一家擁有6000噸治污設施的企業并將其改造成近萬噸規模的污水處理廠。目前公司有5輛專用運輸槽罐車,每天來回穿梭于企業間,將高濃度廢水拉回處理。如此一來,企業不用把心思花在“三廢”處理上,集中心思搞經營,還能節約30%左右的治污成本。

  蘇南臨江沿湖,水污染防治是一項重要的環境建設任務。一項工程動輒幾億、十幾億元,如果僅憑政府的投入,這是難以想像的事情。從明年起,江蘇省將在太湖流域開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試點工作,變以往無償使用排污許可證為掏錢購買。

  目前,江蘇省已核定出了排污企業購買COD也就是化學需氧量排污權的初始價格,比如一家化工企業一年要排放500噸的COD,就要掏出525萬元購買核定排污量的排污許可證。

  蘇南一批城鎮污水處理廠的運行也開始嘗試市場化、產業化的路子。采用BOT(建設─運營─移交)、TOT(建設─轉讓─移交)等方式,吸引外來資金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逐步形成了污水處理的良性循環機制。

  省環保廳環境監察局何春銀處長告訴記者:“江蘇省的這一做法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創新,蘇南是全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也應該有最先進的理念、最先進的手段來治理環境。靠市場機制,使污水治理市場‘自發自覺’地繁榮,這是我們江蘇環保事業對全國的啟發和貢獻。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