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通渭縣義崗鎮東南村在供水管網巡查中,供水管理人員發現村內供水管道突發破裂,隨即按程序上報縣農村供水服務公司。接到報修信息后,承保機構迅速響應,當日即派專業查勘人員赴現場開展定損工作。經核查確認,該受損管道已納入農村供水保險保障范疇。在多方協同推進下,從故障報接到完成理賠僅耗時3個工作日,2萬元理賠資金順利撥付至村集體賬戶,專項用于受損管網修復及村民損失補償。東南村村民李某在驗收修復工程時表示:“理賠流程高效規范,切實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
理賠現場。
通渭縣通過實施農村供水工程,徹底扭轉了長期以來居民用水困難的局面。但隨著供水管網使用年限增長,管道老化引發的財產損失、民事糾紛及信訪問題日益凸顯。為構建農村供水長效管護機制,縣農村供水工程管理部門聯合保險機構,創新推行農村供水“全網保險”模式。該模式采用分級投保機制,由縣農村供水服務公司負責干支管網保險、村集體承擔村社管網投保、用水戶自主選擇戶內設施參保,形成了“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全民參與”的風險共擔體系,為農村供水工程可持續運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根據保險方案設計,用水戶年度保費標準為每戶15元,可享受最高5萬元財產損失保障及1萬元第三者責任保障,全面覆蓋管道破裂引發的房屋損毀、鄰里糾紛等風險。自2021年該機制實施以來,通渭縣累計處理理賠案件1595件,支付保險金400萬元,有效降低了居民因供水事故導致的經濟損失,對防范因水返貧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數據顯示,該機制實施后,涉水信訪投訴量同比下降76%,供水設施巡檢維護機制持續優化,全縣供水漏損率下降30個百分點,供水保障率提升至98%,實現了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管護、受益的良性循環。
該縣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依據保險理賠數據,科學制定老舊管網改造計劃,并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持續擴大農村供水保險覆蓋面,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