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入戶潤澤鄉村
“原先我們這兒老停水,有水的時候水壓也小。自從去年給我們村改造完之后,現在用水別提多方便了,不僅水壓大了,而且再也沒停過水。”家住通州區宋莊鎮平家疃村的王大爺,是這兩年農村供水改造項目的直接受益者之一。
平家疃村是北京市第一大自然村,全村常住人口6000余人。為保障村民日常用水需求,進一步提升供水品質,市區水務部門基于村莊原有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單村供水站現狀,于2024年完成對全村供水管網的改造,新建10.5公里供水管線和1座井房設備間,并安裝消毒凈化設備。
在宋莊鎮任莊村,鄉鎮水廠集約化供水模式讓村民喝上了更優質的自來水。
“任莊村常住人口僅為平家疃的1/3,因原有的村級供水站無法滿足村民實際用水需求,2024年,我們將其改造為由鄉鎮水廠集約化供水。”通州區水務局水務工程事務中心副主任王守實說。
自任莊村切換到公共供水廠供水后,不僅供水條件穩定了,也給村里省下不少錢。“經粗略計算,切換為水廠供水后,任莊村每年能省下原供水站運維費、電費、消毒凈化材料費等費用十幾萬元。省下來的這筆錢可以用于村內其他的基礎設施建設,反哺村民。”王守實說。目前,通州區共有23座鄉鎮水廠,共涉及9個鄉鎮。
“遠期我們還將逐步擴大農村地區的公共供水管網接入范圍,讓更多村民喝上優質水。”王守實介紹,屆時,現有的鄉鎮水廠依然會保留下來,作為加壓泵站,繼續服務各村用水戶。
“一戶一表”精準計量
“我們從去年9月開始實行‘一戶一表’計量收費,全村平均每人每月能節水4噸多。”平家疃村黨支部書記李小龍說。
平家疃村是宋莊鎮實現“一戶一表”計量收費的典型村莊,目前全村共安裝1723塊遠程傳輸智能水表,實現了設施管理規范化。
“一戶一表”計量收費是實現農村供水良性運行的重要手段。打開平家疃村智能化計量收費系統,每月、每戶用水量情況一目了然。
“咱們跟城里一樣,也實行階梯水價。每戶年用水量在定額內的,基準水費為2元錢1噸,超出部分按每噸4元錢的第二階梯水價來交。”李小龍說,自實行計量收費以來,變化的不僅是系統上密密麻麻的“用水量”數字,還有身邊村民們潛移默化改變著的生活習慣。“現在大家越來越有主人翁意識了,我感覺我們離美麗鄉村更近了一步!”李小龍感慨道。
供水工程的智能化管理也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動能。
走進宋莊鎮集體農場,一棟看似普通的平房內,蘊藏著驅動全鎮供水發展的“智慧大腦”。一塊碩大的顯示屏上所呈現的,正是“宋莊鎮智慧供水信息管理平臺”。
“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可以隨時掌握全鎮供水情況,及時預警管網出現的問題,了解鄉鎮總體的水費賬單和各村水費收取情況等,還可以通過系統進行全鎮供、用水數據分析。”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我們村的供水站現在就是由專業供水運維單位和村級管水員來維護的,他們每天都會對村里的供水設施進行巡查維護,運維人員24小時值守。”李小龍介紹,當接到鎮級“智慧供水信息管理平臺”報警信息后,運維人員30分鐘內就能到達村供水站查看問題來源。“除了水泵、管網破損等特別嚴重的問題外,其他問題基本上30分鐘內就能解決,處理效率比以往高很多。”李小龍說。
“接訴即辦”暖心為民
基于大數據分析,包括“農村供水保障”在內的13個高頻共性問題,被納入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專項治理。
今年年初,市水務局以“主動服務、未訴先辦”為原則,對2024年農村供水訴求進行分類梳理,從停水、水壓、水質、水費、戶表、計劃檢修6類問題著手開展深入分析,深挖癥結所在,并從暢通工作機制、完善工程體系、強化行業監管、加強行業指導4個方面,制定了15項具體工作措施,指導各區開展相關工作。
北京市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方案(2023年—2025年)中明確,農村供水堅持“3+1”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即優先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集中供水規模化建設,因地制宜實施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標準化改造,推進農村供水縣域統管。
“推進城鄉供水服務均等化,不僅體現在山區村莊供水站標準化改造、管網建設等工程層面,還應注重提升農村地區供水專業化運營水平。只有持續提升供水服務保障能力,確保農村百姓也能喝上安全水、放心水,才能真正實現城鄉供水服務的全面均等化。”周政說。
下一步,市水務局將以接訴即辦“每月一題”農村供水保障問題治理為抓手,繼續補短板、守底線、提水質、強管護、優服務,奮力推進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和城鄉供水服務均等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