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大中型灌區運行管理水平,推進灌區可持續發展,保障糧食穩產增產,扛牢糧食安全重任,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聚焦建設設施完善、管理科學、節水高效、生態良好的現代化灌區,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壓實工程管護責任,加強工程運行管理,合理布局灌排水系,強化灌區水資源調度,加快建立科學灌溉、用水計量監測、農業水價政策、節水市場、節水技術及服務等5項農業節水增效制度體系,探索建成大水相連、小水相通、多水交互、引排得當、調控自如的灌區水網。到2030年年底,灌區工程維修養護經費、人員經費落實率達到95%以上,耕地灌溉率達到80%以上,標準化管理實現全覆蓋。
二、重點任務
(一)科學劃定管護范圍。加強灌區工程安全運行管理,縣級及以上政府要結合實際劃定灌區工程管理、保護范圍并向社會公布。按照大型灌區干渠背水坡腳或挖方渠段開口線兩側分別向外3—5米,中型灌區干渠和大中型灌區支渠背水坡腳或挖方渠段開口線兩側分別向外2—3米標準劃定工程管理范圍,深挖方或高填方渠段可適當加寬;在劃定工程管理范圍基礎上,可再向外15—100米劃定工程保護范圍。灌區工程管理單位要在渠道兩邊設立界樁、公告牌、警示標志等標識標牌,并在重要部位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二)加強工程設施管理。將灌區干渠工程納入河長制管理體系,明確各級河長,壓實管護責任。落實灌區骨干工程分段管理和安全生產責任,加強工程設施運行調度和維修養護,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力度,確保工程設施安全運行。強化標準化管理,加強渠首樞紐和干渠標準化建設,同步推進支渠及以下水利工程標準化建設,提高組織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農業節水與供用水管理、信息化管理、經濟管理標準化水平。統籌推進灌區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
(三)強化灌區用水管理。嚴格水資源剛性約束,加強灌區取水許可管理,優先利用地表水,依法辦理高標準農田項目等取水許可手續,落實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規定。強化灌區水資源調度,在確保防洪安全和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優化渠首、節制閘、分水閘等跨行政區域關鍵節點的水資源調配,保障糧食生產合理用水,兼顧工業(含水力發電)、航運、旅游等生產經營用水。在嚴重缺水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和地下水超采地區優先發展節水灌溉,推廣管道輸水、噴灌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四)依法推進用水計量。完善大中型灌區計量設施,大型灌區、5萬畝及以上中型灌區渠首取水口全部實現在線計量,5萬畝以下中型灌區渠首取水口全部安裝計量設施,有退水的灌區安裝退水計量設施。渠(溝)道縣級及以上行政分界斷面全部實現在線計量,斗口以上分水點全部實現計量收費,斗口及以下全部實現計量供水,根據管理需要細化田間渠系計量單元。在灌區范圍內完成用水戶初始水權分配。灌區實行有償供水,農業用水、供自來水廠用水實行政府定價,直接供應的終端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五)統籌建設高標準農田。縣級政府要定期組織水利、農業農村部門調度會商,協同推進灌區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在大中型灌區范圍內建設高標準農田,優先把大中型灌區內符合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水利部門要推進大中型灌區干渠(溝)、支渠(溝)與田間溝渠銜接,農業農村部門要推進高標準農田、田間溝渠與大中型灌區骨干渠(溝)銜接,打通灌排體系從水源到田間的“最后一公里”。
(六)加強灌區工程保護。嚴格控制在灌區工程管理范圍內建設跨越、穿越渠道工程的橋梁、道路、管道、纜線和臨渠建筑物、構筑物及設施,確需建設的工程建設方案須符合工程安全標準和有關技術要求,并征得有關水利部門同意;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無故占用農業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設施,確需占用的須事先報請有管轄權的水利部門批準,造成損失的應依法給予補償。灌區工程管理單位要加強巡查檢查,依法依規處理在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內的違法違規行為。
(七)推進灌區生態建設。推進天然河(溝)道與灌排渠系水網連通,采取多種措施,保護植被、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嚴控地下水超采區開采地下水,促進地表水回補地下水,推進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加強灌區周邊環境監管,防止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源進入灌區。鼓勵采用綠色種植技術,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確保水質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縣級及以上政府要統籌解決灌區工程建設、管理、保護和水資源配置等重大問題,建立水利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協調協商機制。水利部門負責灌區骨干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灌區田間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核定農業用水價格,財政部門負責統籌資金支持灌區工程建設運行,自然資源部門負責原劃撥土地和新劃定灌區工程管理范圍土地相關手續辦理工作。
(二)健全管理機制。建立分級負責、分段管理、群眾參與的運管機制。水利部門分級負責轄區內灌區工程建設運行監管工作,不定期開展現場調研,每年年底向社會發布灌區管理年度工作報告。灌區工程管理單位具體負責灌區工程管理工作,受水區市、縣級水利部門分段負責支渠及以上骨干工程管理工作,受水區鄉鎮政府要成立群眾管理組織負責支渠以下田間工程管理工作。
(三)強化資金保障。建立灌區工程及設施設備維修養護資金長效保障機制,開展日常維修養護和歲修維護。拓寬灌區工程維修養護經費來源渠道,充分發揮政府資金補助和政策引導作用,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資本參與灌區工程運行、管理、養護等工作。加大水費收繳力度,探索建立“先交費、后用水”的水費預收制度。加強維修養護經費管理,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制度,對糧食作物定額內用水給予補貼。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