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復涌是地下水水位回升最直接的表現,南水北調水進京十年來,北京地下水得以“休養生息”。市水務部門抓準“良機”科學進行生態補水,同時大力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地下水水位連續9年回升。雖然正處冬季枯水期,門頭溝區陳家莊村、密云區黑龍潭……多區傳來好消息!泉水常年不斷流!
背景介紹
20世紀70年代以前,本市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普遍在7米以內,西北部地區地下水受地形和地質條件影響,沿著裂隙或孔隙通道流出地表,形成了蓮花池、玉泉山、白浮泉等著名的泉水水系,位于東南部地區的大興區、通州區的平均埋深也小于3米。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加上21世紀初北京遭遇了有史以來歷時最長的連續枯水年,地下水開采量顯著增大,2015年末全市地下水埋深已下降到25.75米。
近年來隨著降水增多、南水北調水進京、超采區綜合治理、生態補水等綜合措施影響,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尤其2021年雨季后北京泉流量明顯增大,全市多處干涸的泉實現復涌。

▲工作人員調研泉水復涌
據北京市水文總站地下水監測評價科李民詩介紹,2021年,全市初步摸排出現狀泉水731眼,其中484眼全年有水,57眼季節性有水,81眼表現出復涌跡象,其中懷柔區36眼、門頭溝區20眼、石景山區11眼、延慶區5眼、平谷區4眼、昌平區3眼、密云區2眼,另有109眼常年干涸。全市復涌泉水占摸排總量的11.1%。2022年市水務局組織開展了新一輪的泉水調查,對1361眼泉開展了調查,其中880眼有水。占比為64.7%,泉水水質總體優良;水溫大于25℃的溫泉有7處。近兩年,依據泉流量、代表性等因素選取黑龍潭、陳家莊等10個泉點進行長期監測,且上述10眼泉實現了監測以來常年不斷流。
復涌的泉都在哪兒
昌平區“秦城泉”:有著千年歷史的昌平區“秦城泉”,自2021年起有清流噴涌而出。

石景山區“水谷流泉”:北京八大處西山十二景之一的“水谷流泉”,在2023年再現泉水叮咚。

門頭溝區“陳家莊泉”:曾經是村里人生活依靠的門頭溝區“陳家莊泉”,在枯竭了約40年后,于2019年奇跡般復涌。

泉眼復涌的背后
“南水”進京前,北京懷柔、平谷、房山、昌平4個地下應急水源地在2000年前后建成投入使用后,幾乎無休,地下水超采逐漸嚴重。自2014年“南水”進京后,北京逐漸形成了“優先利用外調水、協同用好本地地表水、充分利用再生水、有序涵養地下水”的水資源配置調度原則。“南水”替代地表水和地下水成為北京市主力供水水源,讓長期超采的地下水有了“喘息”的機會,京城地下水水位也迎來了止降回升的轉折點。

▲北京開展大規模自備井置換
除了“南水”進京的有力支撐,北京還開展了大規模自備井置換和地下水源地壓采減采工作,關停了1300余處自建設施供水小區(單位)的自備井,同時科學精細化開展跨流域生態補水回補地下水,實現“藏水于地、蓄水于庫”。
相信未來
北京的泉水將繼續歡騰跳躍
為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
增添更多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