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本市取供用排節水見成效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8-21  來源:北京青年報  瀏覽次數:176

去年3月1日,本市正式實施《北京市節水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從取水、供水、用水、和非常規水源利用4個維度,對水的社會循環全過程節水作出制度規定,為全市節水工作開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障。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水務部門獲悉,該條例實施一年多以來,北京大力推進生活、農業、工業、園林綠化、公共服務等領域節水,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污水再生利用和城市水生態修復,節水理念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共識,首都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取水過程節水

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大幅提升

《條例》中對取水過程節水提出要求,要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實行多水源優化配置。就此,2023年,北京市水務部門組織年度區域生產生活及分行業用水計劃測算,逐月監測區域、行業用水,多維度統計分析用水情況。在各方支持和努力下,首都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全市生產生活用水總量保持穩定,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到9.30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5.63立方米,持續保持全國先進水平。

據了解,在“南水”進京后,本市嚴格遵循“節、喝、存、補”的用水思路,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的用水原則,已基本建立“外調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五水聯調的水資源保障體系,科學精細對多種水資源進行聯調聯控。一方面,南水北調水“應喝盡喝”,增加“南水”向城市生活生產供水比例,置換本地地下水資源,持續壓減水源地開采量;另一方面減少密云水庫供水、利用密云水庫調蓄工程將富余南水存入密云水庫。

在南水的“助攻”下,本市水資源戰略儲備大幅增加,密云水庫蓄水量最高達35.79億立方米,創建庫以來最高紀錄,并持續穩定在30億立方米左右高儲量運行,全市平原區地下水水位連續8年累計回升11.01米。

供水過程節水

去年管網漏損率降至8.80%

《條例》中對供水過程節水明確供水單位應當應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供水管網安全監測及維護管理水平,減少破損事故發生,控制管網漏損。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北京改造上千公里老舊管網,建設了3000余處獨立計量區,更換450余萬個遠傳水表,采取衛星探漏等新技術主動查找修復破損點位,供水管網漏損率較“南水”進京前下降了4.3個百分點,年節水量超過4000萬立方米。

作為供水環節的節水主力,北京市自來水集團聚焦降本提質增效,堅持走科技節水之路,建立以獨立計量區、衛星探漏等現代化技術手段與人工探漏互為補充的漏損管理體系,主動檢出管網破損隱患處提升17%,實現年均節水量近1900萬立方米。截至2023年,集團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8.80%,已實現連續十余年下降。

在學院路18號院北青報記者看到兩名技術人員正用錐桶圍出一個方形區域,拉開井蓋,能看到下面有一大一小兩個銀灰色的“盒子”,“這里是學院路18號小區DMA(獨立計量區)所在地,流量計上的數值不斷跳動,實時顯示小區居民的用水情況。”管網管理分公司漏失控制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小區在安裝智能遠傳水表的同時還建立了DMA,在小區進水口安裝流量計量設備,實時監測小區用水情況。通過最小夜間流量和總分表水量對比分析,可以快速發現、快速定位管網漏損隱患,并通過及時修復漏損,有效減少水資源流失。

據悉,DMA是控制管網漏損的重要手段,目前集團的DMA已初步形成規模效益,未來將實現所有小區全覆蓋。同時,對于管網漏損,市自來水集團還用上了衛星。“千里之外的衛星從太空‘掃一眼’,就能快速找到地下供水管網的漏損位置。”相關負責人說。

下一步,市自來水集團將全面推動“安全、優質、綠色、智慧”供水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力爭實現“十四五”末漏損率控制在8%以內的目標。

用水過程節水

節水型高校創建比例超70%

《條例》實施以來,黨政機關全部建成節水型單位,重點高耗水企業全部建成節水型企業,節水型高校建成比例也走在全國前列。

全部更換節水龍頭、自制再生水、更換橫流冷卻塔……在位于北京東三環北路上的北京希爾頓酒店,可以發現很多節水“秘笈”。酒店外圍的噴泉每年從4月底到11月初全天開啟,是不是會浪費很多水呢?對此,酒店表示,景觀所有用水,其實都是酒店自制的再生水,包括整個外部園林澆灌也是。在酒店地下的再生水機房,生化池里漂浮著很多球體。原來,球體里充滿著培養菌群的媒介,通過不同的菌群,可對收集回來的生活污水進行生化分解,“我們每天從客房里收集生活用水,大概能收集100多立方米,再通過生化池對生活污水進行生化處理。最終生成再生水回到蓄水池。”酒店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此外,幾年來,通過逐步實施多項技改項目,酒店的用水量從2019年的13萬立方米,下降為2023年的8萬立方米,節水量達到近四成。

對于用水過程的節水,《條例》里強調,國家機關及使用財政性資金的事業單位、團體組織等應當加強內部節水管理,厲行節約,杜絕瓶裝飲用水浪費等現象,帶頭使用節水產品和設備,建設節水型單位。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北京市加快推進節水載體建設,節水型高校、節水型單位建設成效顯著。

走進市規自委海淀分局的各個會議室,墻上醒目的標識提示:各類會議不主動提供塑料瓶裝飲用水和一次性水杯,倡導參會人員自帶飲水杯。在飲水處,純凈水尾水回收桶、廢舊開水回收桶也已“上崗”,“收集的尾水或廢水會用來澆綠地或洗拖把。”工作人員表示。同時,屋頂綠化原來種植了花果蔬菜,但因為土層淺,比較費水,就改種黃楊等耐旱植物;遇大雨時,在易于積水的點位放置空桶,“一場雨下來,能接10來桶水,用于綠化或清洗,也能節約不少水。”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統計,近五年來,北京在全國率先完成節水型區創建,新建和復驗節水型單位7000余個,全市水務系統率先建成節水型行業,市區兩級黨政機關全部建成節水型單位,重點高耗水企業全部建成節水型企業,節水型高校創建比例超過70%。評選出50個北京市公共機構水效領跑者。

非常規水源利用

再生水已成可靠的第二水源

據了解,2023年,北京再生水利用量已達到12.77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占總用水量比重超30%。再生水已經成為我市穩定可靠的第二水源,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市政雜用、生態環境等領域。全市八大熱電中心全部使用再生水。加大再生水在環衛綠化行業的使用,近年來北京2000萬平方米園林綠化實現了再生水替代,環衛綠化再生水利用量達0.26億立方米,占環衛綠化總用水量的比重達30%左右。而這些都契合了《條例》中水務部門應加快再生水管網建設,擴大再生水利用的要求。

在中國傳媒大學校園明德湖的堤岸邊,一根藏在假石下的水管伸入水下,正在向湖中補水。“去年10月底,我們完成了管線改造,將再生水引入校園,現在校園里兩處水系景觀——明德湖、鋼琴湖的水源都使用的是再生水。”中國傳媒大學后勤保障處副處長楊壘壘介紹,再生水引入校園后主要應用于景觀用水、綠化灌溉用水等方面。目前,學校北校區已經完成了水源替換。

此外,去年,本市深入推動合同節水,簽約合同節水管理項目8項,創歷史新高,包括豐臺區總部基地合同節水項目、順義區2023年節水載體建設項目等,吸引社會資本1395萬元,合同期內節水量10.32萬立方米,平均節水率7.49%,直接經濟效益147.15萬元。

下一步,本市將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重點做好節水型城市復查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同時,推進合同節水推廣力度,加快節水貸等金融政策落地,助力節水產業發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案例

今年海綿城市建設計劃開展330個項目

在《北京市節水條例》中,與《北京市水土保持條例》相銜接,還強調了加強雨洪控制利用的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據悉,近年來,北京積極踐行節水優先理念,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預計到明年年底,全市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將達到40%以上。

在龍潭西湖公園,雨后的路面上卻經常看不到積水,這就與其步道鋪設的大量透水磚脫不了關系。走近湖邊,大片盛放的黃色鳶尾很是嬌艷,而實際上這片花海下邊另有乾坤,“這片鳶尾下邊就是排水口,經過調蓄池凈化的雨水就從這兒排進湖里,補充景觀用水。”龍潭西湖公園管理處副主任何力寧介紹,作為中心城首個合流調蓄池工程,湖底有著一座庫容達6.2萬立方米的調蓄池,“調蓄池如同一塊巨大的海綿,僅去年共存蓄了23.8萬立方米雨水,其中,經過凈化后有14萬立方米雨水回補到龍潭西湖中,有效改善水體水質。”何力寧說,14萬立方米的補水量,相當于為龍潭西湖平添了三個湖的景觀用水,可以大大減少通過中水管線或者護城河補水的用水量。大量的水匯集,使得公園的荷花達到了2萬余平方米的觀賞面積,也大大地凈化了水質。通過水體的改善,目前監測到14種57類水禽和水鳥,在龍潭西湖落戶安家。

據了解,自2019年以來,北京市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所有的項目落實海綿理念,比如建設面積達到1萬公頃以上的,就必須配建調蓄池等。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建成區(指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已基本具備的區域)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約507平方公里,達標面積占建成區比例達35.28%,較2022年提升4.15%。今年全市計劃開展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共330項,計劃到今年年底,全市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達到36%。到“十四五”末,全市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率將力爭達到40%以上。攝影/馬岳

相關

全市節水氛圍正在形成

“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北京市節水條例》實施一周年、城市節水宣傳周……這些重要的時間節點,市節水辦、市節水中心,組織了節水“七進”活動和日常節水宣傳活動,圍繞“1市+17區(含經開區)”讓節水護水意識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以此倡導首都市民參與節水護水行動,提升節水意識和文明素養。本市的節水氛圍正在形成。

據了解,今年水日水周、城市節水宣傳周期間,北京市、區節水部門開展節水“七進”活動500余次,發放節水宣傳資料10萬余份,動員線上節水網絡答題10萬余人。

北京市16個區及經開區通過舉辦“水務開放日”“地標商圈亮節水”“云游大運河”“征集手勢舞”等特色活動,形成了全面開花、特色凸顯的節水宣傳新形勢。

例如2024年元宵節前,石景山區模式口文化大街上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猜燈謎活動——《北京市節水條例》實施一周年之“學條例·猜燈謎”活動。石景山區水務局將元宵佳節與節水條例有機融合,把節水知識改寫成趣味燈謎,讓居民在元宵佳節的歡樂氣氛中進一步深入了解《條例》和節水知識。與旅游的結合,也讓節水的宣傳更加接地氣,像西城區什剎海街道辦事處在恭王府博物館共同進行節水宣傳活動,推出節水宣傳走進國家5A級旅游景點的創新模式;通州區將運河文化與節水宣傳結合在一起;開展“回首十年喜看運河蛻變”直播宣傳活動,展示運河文化,帶觀眾一起“云游”大運河等。

節水宣傳有意識地向學生傾斜,其宣傳形式也更加趣味化。像門頭溝區推出《節水RAP四部曲》,通過學生的學唱發出節水倡議,呼吁師生爭當節水模范,共創節水家園。育園小學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向學生講解了《北京市節水條例》。通過制作節約用水紐扣畫、組織節水古詩詞答題游戲、歸類節約用水行為及課堂互動問答,讓學生深刻了解古人在治水、節水、用水方面的智慧,學習節約用水知識。

朝陽區則推出朝陽小河長,以“河”你在一起為主題,在亮馬河啟皓段正式開啟青少年節水主題研學之旅,引導青少年家庭通過打卡的形式學習節水常識,鞏固愛水護水知識,體驗“小河長”式城市漫步。

房山區、密云區則把節水的目光聚焦到社區居民,向其推廣循環用水、一水多用等生活節水小妙招、向其講解如何挑選正規節水器具等方面的節水小知識等。

此外,通州、順義還讓節水宣傳走進醫院、餐飲、洗滌、美容美發等重點服務企業。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