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西北海市備用(第二)水源建設工程建成通水,該工程概算總投資11.44億元,輸水管道途經合浦縣石灣鎮、廉州鎮、黨江鎮和海城區高德街道,輸水管線總長32.79公里,將進一步優化北海市水資源配置,有效解決北海市中心城區供水能力不足、地下水超采等問題。

北海市備用(第二)水源建設工程建成通水儀式近日在洪潮江水庫滾水壩舉行。北海市節水辦供圖
據了解,早在2008年前,北海市城區為單一的地下水供水結構,曾因城市快速發展導致城市用水頻頻告急,一度出現地下水超采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2009年北海市恢復了第一座地表水廠北郊水廠的續建工程,但在北郊水廠建好后,由于水庫原水與設計工藝不相符以及水質等問題,被劃為地表水水源地的牛尾嶺水庫無法向水廠供水,北郊水廠改用高陽村地下水為水源供水。
2016年,根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和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的有關要求,北海市水利局組織開展牛尾嶺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于2018年底牛尾嶺水庫作為地表水水源要向北郊水廠實施供水,解決北海市“地下水超采和飲用水水源PH值超標”問題。

項目現場。北海市節水辦供圖
近年來,隨著北海市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區面積不斷擴大,加上工業企業用水量急劇增加,牛尾嶺水庫已經不能滿足北海市區的供水需求,北海市于2023年5月18日正式開工北海市備用(第二)水源建設工程,于今年7月2日通水至北郊水廠,提前10個月完成建設任務,實現向市中心城區供水30萬立方米/天、向合浦縣供水10萬立方米/天的目標。
據悉,北海市備用(第二)水源建設工程項目建成將進一步優化北海市水資源配置,與牛尾嶺水庫、地下水水源共同構成“地表為主、地下為輔,多源供水、互相備用”的多水源安全供水格局,有效解決北海市中心城區供水能力不足、地下水超采等問題,顯著提升北海市供水應對突發事件和極端災害天氣的能力,更好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和工業企業的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