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濰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進展暨現代水網綜合效益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
據了解,去年以來濰坊市74個項目列入省現代水網建設清單,完成投資25.8億元,累計治理河道40公里。其中,今年謀劃實施的35個重點水利項目已完成投資7.5億元,完成占比34.18%,進度位于全省前列,實現了一季度開門紅。

水網+防洪安全
水安全保障網更完善
科學精準調度水工程,成功應對“杜蘇芮”等多個臺風強降雨影響,創新建立預警信息直達一線的“叫應”機制,所有小型水庫實現雨水工情自動化監測,大中型水庫汛末蓄水連續五年超10億立方米。
高崖水庫成功創建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個“水利部標準化管理工程”,濰坊臨朐縣被評為全國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
水網+民生改善
水民生服務網更堅實
強化農村供水保障、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濰坊市農村供水水質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已完成6處水廠設施設備提升、35公里的老舊供水管道更新和206個村莊的供水設施進行改造,惠及65萬農村人口。目前,全市自來水普及率已達99%,“千噸萬人”規模化集中供水覆蓋人口占比高達95%。
去年以來,建設高標準農田30.1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萬畝。
水網+生態環保
水生態保護網更有力
深入推進碧水保衛戰,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濰坊市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針對全市范圍內的1262個入河排污口進行了4輪現場核查與監測,全面評估整治成效,提出管控建議,以鞏固入河排污口的整治效果。
加強地下水綜合整治,全市地下水超采區面積相較于2015年已減少近50%,其中嚴重超采區面積減少近90%。
同時,濰坊市對水源地的保護工作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確保全市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的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在100%。
水網+鄉村振興
水美鄉村示范帶作用更明顯
彌河治理經驗成功入選水利部“十年回響·河湖之變”十大典型案例。
加強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面積、強度實現雙下降,濰坊市連續5年獲得水土保持規劃評估優秀等次,濰坊臨朐縣被水利部評為全國水土保持示范縣。
突出做好移民項目的實施,爭取上級移民資金3.94億元,實施各類移民后扶項目624個,建成美麗移民村51個,完成移民產業扶持試點項目21個,移民自我發展能力持續提升。
水網+交通運輸
內河航運示范帶建設現成效
小清河復航工程濰坊段施工任務圓滿完成后,大力開展復航后的市場培育和信息化建設,推動小清河河口段航標維護項目納入2023年省級交通發展資金計劃。
參與制定《山東省小清河航運管理辦法》,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落實落地。為進一步提升內河航運的發展水平,加快推動壽光港、羊口港納入《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相關獎補政策實施方案》的獎補范圍,爭取將羊口港至壽光港段的航道養護工作納入省級管理范疇。
小清河兩艘重載船舶已成功從濰坊市壽光港啟航,標志著該區域已初步具備內河航運示范帶的條件。
水網+文化旅游
文旅融合示范帶底蘊更深厚
積極實施母親河復蘇行動,全力保障重點河道生態流量,累計向彌河、白浪河等骨干河道生態補水超2.5億立方米。
實施了5處生態清潔小流域工程,13處河段(水庫)創建為省級水系綠化樣板,水美濰坊逐漸呈現。依托水資源豐富旅游業態,做足“水文章”,激活“水動力”,打好“文旅牌”,涉水項目持續升溫,白浪綠洲濕地公園、北辰綠洲濕地公園、浞河景區和彌河文化旅游帶等成為休閑旅游新熱點。
積極融入“沿著水網看中國”和“沿著水網看山東”主題宣傳活動,以“講好濰坊水利故事”為主線,謀劃實施 “千年濰水·時代脈搏”水文化傳承、“老照片·新水利”新中國成立75周年水利獻禮、“20項”水利工程巡展等特色主題宣傳活動。
水網+產業發展
綠色發展示范帶建設起勢
統籌當地水、外調水及非常規水資源,保證濰坊市水資源“引得來、用得好”。
去年以來,已保障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達11.3億立方米,調引黃河長江水7249萬立方米水,為保障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資源保障。按照“以河為脈、項目帶動、產業振興”發展思路,在全省率先開展效益河湖試點建設,創新制定《濰坊市開展效益河湖試點建設工作方案(試行)》和沿河環湖特定區域綜合效益核算體系,探索具有濰坊特色的河湖綜合效益轉化實現路徑。
加快推進濰坊(臨朐)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全年完成投資8億元,積極策劃青州仁河、臨朐泉頭、臨朐黃谷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力爭納入國家規劃,持續將水能資源轉化為電力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濰坊市水利局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及國家省級水網先導區建設部署要求,以推動“水網+”融合發展為抓手,實施聯網、補網、強鏈,濰坊現代水網“三網四帶”總體格局和綜合效益初見成效,經驗做法入選省委、省政府“十大擴需求”典型案例匯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為更好濰坊建設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