繃緊時時事事處處這根“節水弦”。提起節水,相信每個人都不陌生,公益廣告里那句“如果不節約用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將會是自己的眼淚”的宣傳口號,早已耳熟能詳。很多時候,水的浪費,往往源于思想意識里沒有繃緊節水這根弦,或抱有寅吃卯糧的心態。不論是工業用水、農業用水,還是生活用水,都要始終繃緊時時事事處處節水這根弦,從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面樹立節約風尚,算好“節約賬”。具體到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家庭、每個人,都要養成時時節約、事事節約、處處節約的行為習慣和行動自覺,將有限水資源利用得更加科學高效。
精打細算做好節約這篇“大文章”。我國2024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是“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精打細算”“從嚴從細”折射出的是用水管水的哲學,節水不能只是空喊口號,更應成為行動準則、文明風尚。從大的方面來講,比如在農業領域,積極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堅決摒棄大水大肥等低質低效的落后生產方式,大力發展節水型現代農業。又如在工業領域,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的節水技術、工藝和設備,發展壯大節水產業新業態。從我們日常用水習慣來看,養成用杯子接水刷牙、淘米水用來洗菜、隨手關水等節水習慣,從身邊小事做起助力節約這篇“大文章”。
推進節水制度“長牙齒”。制度具有管長遠、管根本、管全局的作用。近日,國務院公布《節約用水條例》,這是我國首部節約用水行政法規。《條例》將節水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對地方人民政府和有關負責人的考核范圍,不僅在加強用水定額管理、總量控制、計劃用水管理和水價制度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對侵占、損毀、擅自移動用水計量設施等違法行為也作出了罰款、吊銷取水許可證等嚴格的行政處罰,釋放了“用水不能任性,浪費水資源行為將受到法律約束和制裁”的鮮明信號,真正讓管水治水的法律法規“長牙生威”。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隨著《條例》的施行,各行各業各領域在用水時,才能心有敬畏,節有標尺,用有底線,嚴守紅線。
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一環不能落,一人不能少,需要全社會各行各業共同參與,動真碰硬打好系統節水“組合拳”,才能讓涓涓細流,匯成大河,真正打贏抗旱保供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