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行業資訊

東深供水工程、東江水源工程和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超級水源工程潤澤超大城市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4-03-25  瀏覽次數:227
 
 

位于佛山市順德區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鯉魚洲泵站。 (廣東省水利廳供圖)
 
東深供水工程:“要高山低頭、讓河水倒流”
一側是梧桐山的青翠倒影,一側是東湖公園的綠意盎然。站在深圳水庫大壩上,碧波蕩漾微風習習,南國風光美不勝收。這座以城市命名的中型水庫,于1959年11月動工,1960年3月建成,比深圳經濟特區成立還要早20年。
深圳水庫是東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與深圳相似,三面環海的香港,淡水資源同樣奇缺。1963年底,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中央財政撥款3800萬元,建設東江—深圳供水工程,引東江之水緩解香港用水困難。
1964年2月20日,東深供水工程全線開工。工程的關鍵是如果要引水香港,需要將由南向北流入東江的水位提高46米,使之倒流83公里進入深圳水庫。為了讓香港同胞早日喝上東江水,由知青、農民組成的萬人建設大軍在昔日寧靜的石馬河一字形排開,喊出了“要高山低頭、讓河水倒流”的豪邁口號。克服了施工過程中的重重困難,甚至用肩挑、人扛的方式施工,工程在短短1年時間內就建成通水,奏響了這曲南粵大地上蕩氣回腸的治水之歌。
此后,工程又先后經歷四次擴建改造,年供水能力由初期的0.68億立方米提升為24.23億立方米,輸水系統由石馬河天然河道升級為全封閉的專用管道,實現輸水系統與天然河道的徹底分離,供水從“量”的保障走向“量”和“質”的雙重保障。
如今的東深供水工程,北起東莞橋頭鎮,南至深圳水庫,途經東莞、深圳兩地的主線綿延68公里,擔負著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線東莞8個鎮三地2000多萬居民生活、生產用水重任,為香港、深圳以及周邊地區的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東江水源工程:惠州引水解決深圳水源難題
深圳這座新興城市發展之快,出乎人們意料。1980年,特區建立之初,人口33.3萬人,GDP僅有2.7億元。而短短10年后的1990年,深圳人口已經突破167萬人,GDP達到135億元。
伴隨城市經濟、規模快速擴容,水資源供給明顯吃緊。自1989年秋開始,深圳連續3年降雨稀少。特別是1991年,深圳發生歷史上罕見的特大干旱,60多萬人因水而困,直接經濟損失達12億元。1992年,深圳出臺了全國第一個完整的城市供水水源規劃——《深圳市供水水源規劃》,明確提出:“解決深圳市供水水源的根本出路在于境外引水。”
1996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決定自惠州境內的東江取水,興建東江水源工程。隨后,東江水源一期工程得到廣東省、水利部以及原國家計委批準立項,并被廣東省確定為“九五”重點建設項目。
在東江水源工程的建設過程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無不呈現出忘我的奉獻精神。廣東天氣熱,工地上生活條件差,他們毫無怨言。建設高峰期時,近60個施工單位的上萬名建設者們,風餐露宿、晝夜奮戰,用心血與汗水筑起這條綠色水帶。
2001年12月28日,東江水源一期工程通水運行。清澈甘甜的東江水,從惠州市水口鎮的東江和馬安鎮的西枝江兩個取水口,由兩級泵站提升,經松子坑等水庫調蓄后,奔流西下200多里,流進鵬城的千家萬戶。
2006年8月5日,東江水源工程二期開工,2010年11月26日建成通水。此后,全市以東江水源工程為主線,建成東、中、北三大跨境引水干線和若干支線,逐步形成了“長藤結瓜、覆蓋各區、分區調蓄、互聯互通”的水資源調配網絡。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深圳形成雙水源保障新格局
2021年,深圳GDP總量突破3萬億元人民幣大關,首次躋身亞洲城市四強。英國《經濟學人》評價說:“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范莫過于‘深圳奇跡’”。
步入新時代,深圳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的歷史重任。正當包含深圳在內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加速發展之時,水資源隱憂日益明顯:東江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已逼近40%的警戒線。而此時,西江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只有1.3%,謀劃引西江之水解東江之困,是解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城市群缺水難題的最佳途徑。經過深入而廣泛的調研論證,從西江水系向珠三角東部調水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方案,得到國務院批復,并于2019年5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
珠三角工程西起西江干流佛山順德鯉魚洲,東至深圳公明水庫,設計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引入的西江水可提升廣州、深圳、東莞水資源保障能力,其中為深圳供水8.47億立方米,占比近半。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的建成,對深圳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意義重大,也是深圳“雙區”建設強有力的基礎支撐。為了更好承接珠三角工程西江來水,深圳正在同步建設深圳境內配套工程體系,陸續實施了羅田水庫至鐵崗水庫輸水隧洞工程,新建西麗水庫至南山水廠原水工程等核心工程,構建覆蓋全域水源至水廠的輸配系統;推進公明水庫至清林徑水庫連通工程建設,實現東西部重要儲備水源的連通,推進沙灣第二水廠原水改建工程、茜坑水廠原水擴建工程等雙水源工程建設,提高水源保障程度;啟動沙灣二水廠、南山水廠等10余座水廠新擴建及提標工程。同時,深圳還積極推動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高效利用,并加快老舊市政供水管網改造,采用先進技術降低供水管網漏損水量,穩步建設節水典范城市。
根據《深圳市城市供水水源規劃(2020-2035)》,至2035年,深圳將打造“本地水、東江、西江、再生水”四水源優質充足、供水網絡完備、綠色安全高效的超大城市水源保障體系,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全市經濟、社會、環境全面協調和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歲月如歌。當年的東深供水工程肩挑手扛的場景仿佛歷歷在目,東江水源工程劈山引水的開山炮聲猶然在耳,如今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已從圖紙變為現實。
水澤萬物,南海之濱,必將更加生機勃勃,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工程智造閃耀“科技之光”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這條“地下巨龍”,橫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群——共穿越4處高鐵、8處地鐵、12處高速公路、16處江河湖海,送來的不僅是17.08億立方米的年供水量,更還有“科技之光”。
早在設計階段,為了避讓城市重要設施和居民聚集區,工程團隊翻山越嶺,盡最大努力讓沿線工區遠離鬧市區、居民區、生態區。在建設階段,工程為各施工區間“量身定制”了48臺大型盾構機,以攻克穿越建構筑物、穿越山體水道、復雜地質中開倉換刀、克服地下水阻礙等難關,創造了中國和世界水利建設史上的多項第一。與此同時,建設者們開展科研攻關,攜手攻克多項世界級難題,創造并建成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長距離有壓調水工程。
生態水利工程智慧工地信息化管理施工方法是目前國內的一種發展趨勢。工程指揮部積極統籌協調工程各項目,應用智慧工地管理平臺、物聯網、大數據、AI算法等信息化手段,提升工程安全、質量、進度的全面智慧化管理水平,全方位、多層次、高標準落實智慧工地建設。
作為水利部智慧水利應用的試點之一,珠三角工程首批標段的A2標更是“試點中的試點”。珠三角工程項目重難點除了深埋盾構、深井出渣等以外,還存在信息化程度要求高等問題,打造智慧水利是貫穿施工管理的指導思想。信息化程度要求高,一方面管理提升的訴求,通過信息化增強管理精細度,提升項目效能;一方面數據積累的訴求,在管理信息的過程中,積累項目數據,并實現數據在線,實時可查。兩者相輔相成,從而打通從一線操作到遠程監管的數據鏈條,降低施工現場管理成本。
工程順利通水,一方面不僅打開了深埋盾構技術在水利工程項目中應用的可能,同時研發的超高壓開倉換刀等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其他水利工程項目中;另一方面,運用“云大物智移”等信息技術,搭建項目管理、工地監管、安全監測等系統,探索從智慧設計、智慧建造到智慧運營的工程全生命周期智慧化管理。
“巨龍”藏身地下 地表標識逐個看
 
位于廣州南沙區高新沙圍的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高新沙泵站。(廣東省水利廳供圖)
一泓西江水,悠悠潤灣區。
入夜之后,坐落在廣州南沙的高新沙泵站調壓塔亮起了霓虹,與40公里外市區內的廣州塔遙相呼應——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橫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群,深埋于繁華大灣區的地下,地表只有幾座造型獨特的泵站、水塔,低調地標識著這一重大工程。
鯉魚洲泵站位于西江干流佛山市順德區鯉魚洲島,是整個工程的“活水源頭”,承擔著從西江取水、加壓輸送至廣深莞的重要任務,是確保工程平穩供水的第一站,也是工程三座泵站中最大的一座。2023年12月10日,鯉魚洲泵站首臺機組啟動試運行。
一路向東而去的西江水,直到40多公里外的廣州南沙高新沙才在地面露出“真容”。高新沙水庫位于廣州市南沙區高新沙圍,坐落在黃欖高速路北側三角地塊,西側為蕉門水道,東側為高沙河,是工程唯一新建水庫,屬平原水庫類型,總庫容482萬立方米。西江水通過位于庫區北面的進庫閘流入水庫,再經水庫南面的高新沙泵站加壓輸送至東莞、深圳方向。
高新沙泵站位于廣州市南沙區大崗鎮,其主要任務是從高新沙水庫取水,經泵站加壓提升后,由壓力管道輸送至沙溪高位水池,是工程承上啟下的“中繼站”。位于高新沙泵站旁、上下合計113米高的調壓塔是工程全線最高建筑物,發揮著“調節器”與“減壓閥”作用,被譽為國內“最美調壓塔”。
經由高新沙泵站中轉之后,西江之水沿著深層管道繼續向東,穿越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群后來到深圳羅田水庫,珠三角配水工程深圳分干線由羅田水庫取水,經羅田泵站加壓后通過隧洞輸水至公明水庫;東莞分干線由羅田水庫取水,從隧洞自流輸水至東莞松木山水庫。公明水庫又名光明湖,位于深圳市光明區,蓄水位約60米,總庫容約1.4億立方米,是深圳市庫容最大的戰略儲備型水庫,既是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試驗段所在地,也是工程最東端的深圳交水點。波光粼粼的水面,不禁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之勢,更讓人領悟到超級工程的來之不易。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