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門縣農村集中供水建設工程
改造提升全縣267宗農村集中供水設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對全縣267宗農村集中供水設施進行改造提升,通過整合改造提升,需要建設45座供水一體化設備;通過擴網到村需要鋪設DN75~DN400管道326公里,DN32~DN63管道100公里。
2、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含城鄉低保、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孤兒、散居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
兜牢底線民生,落實困難群眾救助工作。落實低保補助、特困人員供養、特困人員護理、流浪乞討救助、臨時救助、孤兒生活保障(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發放工作。
3、龍門縣應急救援基地
讓城市更安全、群眾更滿意,建成應急救援基地。本項目為新建項目,擬建成城市消防站用房一棟6層,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116.8平方米,森林消防站用房一棟6層,占地面積約969.76平方米,建筑面積約5935.36平方米;應急救援物資倉庫單層鋼結構,建筑面積約1771.53平方米;其他消防訓練塔一棟,沿建筑周邊分布環形跑道約400米,環形跑道周邊為停車區;總建筑面積約14514.47平方米。
4、龍門縣日處理50噸餐廚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項目
整合環衛力量,將龍城街道縣城范圍、平陵街道圩街等餐廚垃圾進行統一管理,日處理達50噸。政府通過公開招標引入第三方企業運營服務,負責日處理能力50噸餐廚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項目,中標企業負責投資建設運營,收運處置縣城和工業園區的機關、學校、小區、酒店、餐廳等場所產生的廚余垃圾。
5、龍門縣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項目
落實綠美龍門行動,完成547個自然村污水治理。采用資源化利用和污水有效管控等低成本治理模式建設,計劃完成547個自然村污水治理。其中,資源化利用模式是:經無害化處理后的農村生活污水,通過房前屋后利用、農業利用、生態消納等途徑或消納,受納體宜為村莊周邊或農戶房前屋后的農田、林地、草地、生態溝渠、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等生態系統。
6、通建制村公路單改雙工程
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建設通建制村公路單改雙工程38.366公里。實施龍城街道黃竹坑村Y313線通建制村公路單改雙工程4.144公里;平陵街道嶺背村Y133線通建制村公路單改雙工程2.09公里;龍田鎮沙塘村、長坑村Y120線通建制村公路單改雙工程3.553公里;龍華鎮西溪村Y130線6.89公里、石下塘村YI02線3.53公里通建制村公路單改雙工程;麻榨鎮坑口村Y158線和Y195線5.68公里、橫漢村Y179線3.401公里通建制村公路單改雙工程共9.081公里;龍潭鎮合頭村Y125線3.921公里、YI17線3.496公里通建制村公路單改雙工程共7.417公里;藍田瑤族鄉社前村Y311線通建制村公路單改雙工程1.661公里。
7、省道S380線龍門麻榨至龍門逕段改建工程
完善縣域路網,提升省道服務功能和群眾出行安全,完成省道擴改建5.755公里。本項目主要是對省道S380線龍門麻榨至龍門逕段進行改建,道路設計等級為二級公路。起點位于龍門縣麻榨鎮鳳崗村K1+168處,沿舊路方向布設,終點位于龍門逕下龍村K6+923.423(惠州龍門與廣州增城正果交界處),路線呈東-西走向,全長5.755公里。采用雙向兩車道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12米,路面寬9米,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瀝青砼路面。建設內容包括道路、橋涵、給排水、交安、照明、綠化工程等。
8、東區智慧停車場綜合項目
推動解決停車難問題,建成東區智慧停車場,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出行需求。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千龍廣場(帶旱噴)、全民健身廣場、芳草之階(開敞活動草坪)、童趣天地、趣味籃球場、多功能運動場、林蔭花境、水景幕墻等主要景觀空間;綜合服務中心、警衛室、志愿者服務中心、公共廁所共三棟公共服務建筑,半地下停車庫面積約13300平方米。
9、龍門縣職業教育學校提質擴容項目
持續推進職業教育學校提質擴容,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公辦教育資源的需求。實訓樓10527.25平方米、教學實訓樓14174.75平方米、綜合樓6900.78平方米、教師周轉房991.77平方米、風雨操場1688.18平方米、變配電房211.40平方米、水泵房及水池191.21平方米、室外建設1個標準田徑運動場(400米)、5個籃球場、2個羽毛球場等運動設施,以及箱涵、圍墻、擋墻及其它他配套設施。
10、龍門縣天堂山X221線(K9+230~K24+900.64段)路面維修工程
開展道路交通疏堵保暢和交通安全隱患治理,對天堂山X221線進行路面維修,保障人民群眾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