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城市供水是重要的民生事業。
近年來,恩施市努力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對城市供水項目的支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的帶動作用,切實推進供水重點項目建設提速,及時解決了恩施城區水源單一、供水嚴重不足的問題,真正做到讓恩施城區50萬市民有水喝、喝好水。
供水不足
制約城市發展
到2020年,恩施城區供水主要來自恩施市二水廠、三水廠兩個大水廠,還有龍鳳壩三門洞水廠、譚家壩水廠和松樹坪水廠,后面3個小水廠供水量比較小,主要負責本區域居民平時生活用水。二水廠、三水廠以清江河為界,為恩施東西兩大片區供水。
2020年,恩施城區常住人口已達到50萬人,高峰期日用量需要22萬噸左右,但兩大水廠加上幾個小水廠日供水量17萬噸左右,日缺水5萬噸左右。同時,恩施市城市供水只有大龍潭一個水源,防災抗災能力十分薄弱。
2020年7月17日,恩施城區發生洪災,城市供水管網被沖毀、二次加壓泵站受損,導致部分小區停水,恩施市自來水公司立即組織人員,對受損的加壓泵站和供水管網進行搶修。搶修尚未完成,清江上游屯堡鄉馬者村又發生地質災害,大量泥沙涌入清江,導致大龍潭水庫原水濁度嚴重超標,無法生產供應自來水,恩施市二水廠、三水廠被迫停產,州城近85%的用戶自來水停供。
面對城市供水能力不足、抗災能力不夠的現狀,恩施市政府內在發力,超前謀劃、高起點規劃了“一攬子”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其中包括水質安全檢測的“106項水質檢測中心”、水源擴量提質的“三大水源”工程、水廠擴能提效的“三大水廠”工程以及配套謀劃的“十縱十橫六環”26條供水管網建設工程等,形成了州城供水設施建設“一盤棋”。
5大重點供水項目
讓恩施用水不再難
因受限于地方財政困難,無法加大對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恩施市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的申報力度,抓住國家擴大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規模機遇,積極申報專項債券用于重點供水項目。近年來,恩施市5個重點供水項目相繼被納入支持范圍,共計發行專項債券5.08億元。
恩施市5個供水重點項目獲得專項債券資金支持,分別為:二水廠遷建項目,一期工程建設總規模10萬噸,發行專項債券7600萬元,于2020年12月31日建成通水運行;二水廠二期工程發行專項債券1.76億元,于2022年5月2日啟動建設,工期3年,建設總規模22萬噸/日,主要為城市西片區和高新區西片區服務;第四水廠新建項目,發行專項債券1.78億元,于2022年11月18日建成通水運行,日供水能力10萬噸,主要服務于龍鳳新區、金龍大道片區的企事業單位及居民;三水廠排泥水治理循環利用工程,發行專項債券2000萬元,日供水能力12萬噸,主要服務于城市東片區;恩施市龍鳳壩新區至東片區供水工程,發行專項債券5800萬元,于2022年9月30日正式開工建設,同步解決了二龍寺機場施工用水問題。
此外,恩施市還開工了其他在建項目:三水廠排泥水治理循環利用工程,概算總投資2600萬元;“十縱十橫六環”26條供水干線管網總規劃349公里,已完成建設約200公里,在建約149公里,項目概算總投資26500萬元(含高鐵南站、高新區新工業園區用水配套管網項目);龍鳳壩新區至東片區供水工程概算總投資7300萬元,于2022年9月30日正式開工建設,同步解決了二龍寺機場施工用水問題。
城市供水
可滿足100萬人所需
恩施市堅定不移地將抓好城市供水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全面促進城市供水項目提質增效,為恩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供水力量。
隨著恩施市第四水廠、二水廠一期工程的投產,車壩河引水工程的運行,州城已真正實現了三大水源、三大水廠互為應急、互為備用、互為補充的最優供水布局,實現了“一張網、一盤棋”的供水格局,城市供水服務面積達350平方公里,服務人口達52萬人,城市供水能力已提升至35萬噸/日,到今年底可達45萬噸/日,可滿足大約100萬人口綜合用水,恩施城區水源單一、供水嚴重不足的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
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5.08億元的支持下,恩施城區5個供水重點項目得以順利實施,為恩施建設“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提供了硬核供水支撐。
恩施市二水廠二期工程建設中。
2021年1月25日,恩施市二水廠正式投產。
三水廠排泥水治理循環利用工程建設中。
2022年11月18日,恩施市第四水廠正式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