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飲水安全事關億萬農村居民福祉,是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商河縣水務局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縣決策部署,堅持把農村供水保障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突出建管結合、智慧賦能,著力做好夯基礎、強管護、提效能三篇文章,推動全縣農村供水保障水平持續提升。截至目前,商河縣農村集中供水率、入戶率、水質達標率均為100%。
通訊員劉晶
制度規定提質,構建農村供水保障“硬支撐”
規劃引領,完善制度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供水條例》,以及水利部《城鄉供水應急預案編制導則》《山東省城鄉供水系統重大事故應急預案》《濟南市城市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規定和預案,結合商河縣城鄉供水實際,4月,完成《商河縣城鄉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初稿編制;8月,出臺《商河縣城鄉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為做好供水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科學方案。同時,完成《商河縣給水專項規劃》(2021-2035)報批工作,為供水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強化考核,提升服務水平。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嚴格按照《商河縣水務局農村供水規范化管理考核辦法》,對供水企業、各鎮街農村供水管理進行考核,加強對供水行業的監管和指導,推動管理服務工作提質增效,持續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基礎設施提效,筑牢農村供水保障“壓艙石”
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強化項目謀劃,搶抓政策機遇,加大策劃包裝和協調爭取,投資7.05億元實施從“水源地”到“水龍頭”農村供水工程,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面筑牢農村供水保障基礎。
提高供水安全性。投資1.96億元建成豐源湖水庫水源工程,有效解決了豐源湖水庫入庫水量不足、水質不優等問題,實現了引黃水量水質的可管可控,豐源湖水庫與清源湖水庫的互聯互通、互為備用,以及全縣四座水廠間的供水互補。同時,為確保飲水安全,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城市供水水質管理規定》《濟南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等文件要求,我縣水質檢測嚴格按照供水企業自檢和行業部門抽檢執行。
增強供水保障力。投資3.06億元建成碧源水廠、實施豐源水廠和開源水廠提升改造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8萬立方米,全縣日供水總能力提升到13.5萬立方米,有效滿足了全縣居民用水需求。
提升供水穩定性。投資3.3億元完成2200公里的農村供水管網提升改造,有效解決了農村管網跑冒滴漏問題,實現了農村供水管網“主動脈”和“毛細血管”的全面暢通。同時,清源水廠、開源水廠、豐源水廠、碧源水廠4座市政水廠根據每天用水量的大小分時段設定出廠水壓力,城區水壓到小區保證不小于0.26MPa,農村水壓到村頭保證不小于0.14MPa;為保證末梢水壓力,城區居民小區5樓以上進行二次加壓,農村地區在管網中間和末端設置了3處加壓泵站,全縣城鄉水壓均能達到規范要求。
智慧水務提檔,塑造農村供水保障“新模式”
牢固樹立創新思維,投資1.05億元搭建縣級智慧供水平臺1個、鎮街管理平臺12個,安裝農村入戶智能水表14.7萬塊,實現農村智慧供水全覆蓋。
供水運行數字化。建成覆蓋水源、水廠、管網和終端用戶的供水自動監控系統,依托4G遠傳超聲波技術,實現管網“一張圖”可視化。
“一網通辦”便捷化。依托智能供水平臺,抄表無需人工作業,繳費實現線上自助,群眾可以遠程查信息、足不出戶交水費,實現從接通到繳費“零跑腿”。
預警報告精準化。設置供水壓力監測點150個、在線水質檢測設備30臺,實時在線監測傳輸、管網漏損等情況,及時發出預警提醒,自動確定漏損范圍和可能點,第一時間查處管網設施故障,有效提高搶修效率。
管護服務提能,打造農村供水保障“優環境”
下足“繡花功夫”,做好精細文章,不斷提升供水服務效能,持續優化用水營商環境。
變多級管理為兩級管理。實施管理機制改革,建立縣鎮兩級扁平化管理體系,推動農村供水降本增效,全縣水價統一降至3元以內,并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服務。
變粗放運行為專業維護。成立12個鎮街供水服務公司,將原來每村一名水管員整合為鎮域統一管理,更好發揮專業優勢,提高運行維護水平。
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開通熱線服務電話,建立群眾訴求分級受理、協同聯動機制,鎮街服務電話10秒無人接聽,自動轉接至縣智慧水務平臺24小時調度值班室,做到有呼必應、直通快辦。
下一步,商河縣水務局將持續優化完善制度規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迭代升級智慧供水平臺,精細做好供水服務管理,推動農村供水保障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