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四個責任”,著力解決“誰來管”的問題
旺蒼縣對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實行企業化經營管理,將全縣28個千人以上規模鄉鎮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回收到國有平臺公司管理,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定水價、統一服務。對39處千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歸所在鄉鎮人民政府實行分級管理。由鄉鎮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管理模式,擇優選聘供水管理人員,在物價部門的指導下確定水價。對農村570余處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采取由村級確定管護人員,逐步開展規范化、標準化管理達標認定,遵循“補償成本、公平負擔”的原則確定水價,同時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每年度開展一次農村供水工程管護培訓會,切實提升農村供水管護水平。對900余處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農戶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開展管護工作,確保飲水安全。
扭住“四個關鍵”,著力解決“如何管”的問題
建立健全水源保護巡查制度,對全縣劃定的54處水源保護地開展標準化建設,建設水源保護地圍網110余公里,安裝標識標牌100余個。常態化開展農村供水水質監測工作,確保所有水源地水質保持在三類及以上。推進回收“兩權”交國有平臺公司統一管理,逐步推進農村水價綜合改革,建立健全水費收繳機制,實行“基礎水價+計量水價”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以水養水。制定年度維修養護計劃,常態化開展設施設備日常維修,扎實開展工程檢修、定期清洗。今年以來,對全縣農村供水工程各類取供水設施設備開展檢修100余次;清洗水源池、旋流沉淀池和清水池等蓄水構筑物共1500余次,累計改善20余萬農村人口的飲水質量。根據旺蒼縣地勢地貌特點,著力構建“骨干+片區”的供水網絡體系。依托縣城自來水改擴建工程,覆蓋東河、嘉川、黃洋、白水、張華等河谷腹地區域。東西南北擴容改造5處鄉鎮集中供水廠連片解決其余鄉鎮及村組的供水問題。
建立“四個機制”,著力解決“管得好”的問題
持續落實動態監測,問題整改清零,重點圍繞水源保護、規范管理、應急供水等方面收集群眾飲水問題。今年以來,全縣共開展農村供水專項大排查工作3次,累計發現問題85個并已全部整改到位。有效提升農村供水工程管護水平。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管網埋設、管網巡查等工作,形成全民參與態勢。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在全縣范圍內公示監督舉報電話。完善水利投融資,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通過包裝項目、加大財政投入、使用地方債券資金、現有平臺融資和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等方式,不斷提高水利融資能力。向上爭取水利發展資金3950萬元,依托現有水務融資平臺,注入水庫、堤防、集中供水站等水利優質資產,撬動金融信貸1.4億元,整合涉農資金1300余萬元,支持農村供水建設。編制完成了2023年抗旱保供水應急預案,成立了應急搶修隊伍5支,落實了各型號應急飲水管材180km、應急水泵145臺套。積極做好旱災、洪澇等自然災害應對工作。
旺蒼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縣將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融合發展要求,持續加大對已建成投入使用供水工程的管養力度,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民生水利支撐,確保農村群眾飲水安全,不斷提升農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