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鄭州市南水北調工程運行保障中心獲悉,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鄭州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已累計實現供水49.69億立方米,全市受益總人口超過800萬人,南水已經從原來規劃的城市補充水源,成為鄭州的主力水源和經濟發展的生命線。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在鄭州市境內開設7處分水口門,受水區分別為航空港區、新鄭市、中牟縣、鄭州市區、滎陽市和上街區,年分配水量5.4億立方米。鄭州南水北調配套工程2014年12月12日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同步通水、同步達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鄭州市城市供水實現了真正意義的雙水源。
通水以來,鄭州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整體運行平穩、安全,管理操作規范、標準,水量調度科學、及時,供水范圍不斷延伸,供水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為城市輸送優質水量實現持續增加,充分發揮了南水北調工程的供水效益和生態效益,服務了鄭州經濟社會發展。
2022—2023年度,鄭州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共實現供水7.01億立方米,其中生活供水6.26億立方米,生態補水0.75億立方米,超計劃完成年度供水任務。
通水以來,鄭州南水北調配套工程累計總供水量49.69億立方米,其中生活供水42.59億立方米,生態補水7.1億立方米。原規劃的各受水水廠以及新增供水目標新密和登封均保持了正常供水,新擴展的二七區侯寨水廠、高新區梧桐水廠也已先后用上南水北調水,全市受益總人口超過800萬人。同時,通過雙洎河、賈峪河等退水閘在不同時段分別向河道下游補水,有效改善了河道水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