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試點工作交流材料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10-31  來源: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  瀏覽次數:176
 近年來,姜堰區堅定不移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深入貫徹水利部、省市有關部署,按照省水利廳建設節水、生態、精管、智慧、幸福“五個灌區”要求,持續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大力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擦亮“美麗灌區、幸福姜堰”品牌,奮力打造平原水網豐水地區、糧食作物為主、提水灌溉為主的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全國樣板。

  一、構建“四主”工作格局,推動水價改革深化。堅持系統思維、兩手發力,構建起政府、公司、協會、農場四方聯動、協同破題的工作格局,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改革工作深入開展。一是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將灌區建設作為中心工作,區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成立領導小組、召開調度會議、制定試點方案,印發《工作目標指標任務表》《工程建設及改革任務表》,區財政在統籌13.07億元用于灌區建設的基礎上,每年安排2000萬元用于建設和獎補,地方政府債券融資5000萬元,確保資金配套充足,改革任務穩步實施。二是激發“公司主建”動能。探索構建“資源換資本”的收益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灌區建設和管理,2018年以來農水公司累計投資2.64億元參與灌區改造工程,政府通過授予其套閘經營管理權、重大工程參與權、岸坡資源經營權等方式,保障企業合理收益,不斷拓寬資金籌措渠道。三是用足“協會主管”優勢。在水利局的統籌組織下,充分發揮農民用水協會管理、維護、收費職能,出臺《農民用水協會考核辦法》,區財政按照每個協會5萬元/年進行考核獎補,目前全區13個鎮街、264個村實現協會全覆蓋,梁徐街道、顧高鎮、白米鎮、張甸鎮4家農民用水協會先后獲評全國農民用水合作示范組織。四是落實“農場主營”責任。根據姜堰區家庭農場多、土地流轉率高的現狀,建立大戶制經營管理模式,將田間灌排設施的日常運行、維修保養責任移交給全區1500多個農場主,年底由協會組織考核評估,全區骨干工程配套率、完好率均達90%以上,灌溉保證率90%,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64。

  二、創新“四精”改革措施,推動良性運行升級。牢牢把握“三個有利于、一個不增加”的重要原則,持續優化水價改革政策供給,精準定價、配水、計量、獎補,構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制,2022年大旱之年實現節水2309萬方。一是實施精準定價。按照國家《水利工程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和省《農業用水價格核定管理辦法》,完成灌區成本測算,出臺區《農業水價核定與計收辦法》,分類確定水價政府指導價格,精準測算骨干工程、田間工程水價,確保糧食作物水價總體達到運維成本,經濟作物和水產養殖水價高于運維成本。二是實施精準配水。依據省級新一輪農業灌溉用水定額,將用水計劃按照“水利局—灌區—鎮級協會—村級分會—電灌站”體系向下四級分解,超定額實行階梯累進加價,推動量水生產、適水種植。三是實施精準計量。投資1700萬元開發智慧灌區系統,將全區2377個泵站全部接入灌區工程信息“一張圖”,建立智能監測終端1250臺、河道流量站6座、水位監測站5座,鏈接省水利廳“蘇灌通”平臺,通過手機短信和智慧水利APP及時進行雨情、水情等預警,實現用水量實時監測、統一管理、精準計量,智慧灌區建設入選水利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典型案例。四是實施精準獎補。出臺《農業灌溉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辦法》,由區以上財政對全區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定額內用水進行定向補貼,對實際產生節水量且按規定繳納水費的實行精準獎勵,逐步形成“用水有償、多用多付、節水有獎、超用加價”的社會共識。

  三、堅持“四融”系統治理,推動灌區高質發展。把灌區現代化建設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堅持一體規劃、建設、管護,充分發揮灌區作用、提升灌區效能,實現有機融合。一是融入生產。投資2.9億元完成周山河灌區改造工程,啟動溱潼灌區干渠治理,全區建成高標準農田51.83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的92.17%,小麥示范方單產685.9公斤、全省第一。二是融合生態。推進水肥藥一體化灌溉,采用節水精準滴灌、農田退水處理等技術,促進節能減排,全區化肥農藥使用量每年下降0.5%以上,萬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0%,連續多年省考以上斷面水質100%達標,姜堰區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三是融進生活。將灌區建設與農村人居環境、特色田園鄉村相結合,建成農村生態河道413公里,形成大水相連、小水相通、田水相潤、水景相融、人水相親的自然格局,創成省級生態宜居美麗示范鎮村11家、省級特色田園鄉村9家、國家傳統村落2家、省級傳統村落15家。四是融通人文。在灌區建設中深度發掘單塘河新石器遺址文化,革命河、大寨河紅色文化,生產河、種子河農耕文化,溱潼會船文化和三水狀元文化,打造老通揚運河濱水走廊、河長制主題公園、溱潼水情教育基地等一批特色水文化景點,彰顯了水鄉文脈和水韻文化,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此次會議精神,特別是朱部長講話要求,持續加大投入、實施智慧賦能、完善體制機制、促進融合發展,推動現代化灌區建設在設施完善、節水高效、管理科學、生態良好上實現突破,打造“目標引領、改革推動、數字賦能、融合發展”的現代化灌區建設姜堰模式,努力繪就“美麗灌區、幸福姜堰”的絢麗畫卷。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