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務
隨著集團智慧水務建設全面推進,大數據平臺應用逐步深入,供水服務更精細、更安全、更智能。2023年以來,智能水表改造換擋提速,走進千家萬戶,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進一步方便群眾查詢水量、報修故障、繳納水費,真正讓居民暢飲“明白水”。目前,集團自來水公司已安裝居民智能水表4890臺,同時積極推進非居民智能水表改造項目,力爭年內實現非居民用戶智能水表全覆蓋。
集團非居民智能水表改造項目除康橋工業園區、南匯工業園區、周浦醫學園區等區域相對集中外,更多分散于惠南、祝橋等10個街鎮,涉及114家學校、醫院等重要企事業單位,大部分水表井位于市政道路、綠化帶內,給掘路、綠化、交保等證照辦理和現場施工安全管理帶來諸多困難。面對種種難題,集團自來水公司認真研究、提前部署各項工作,優化施工方案,確保改造項目安全有序、高質量高效率推進。

一是證照早辦理早落實。在項目推進前期準備工作中,做到“早做準備”“借力使勁”,通過提早申報掘路計劃,與上級部門在層級辦公會上協調開通證照辦理綠色通道,確保證照申報審批不延誤、工期不受影響。
二是合理調整優化工期。針對需要保障用戶生產用水的特殊情況,積極與用戶協調施工時間,安排夜間或節假日期間等合適的時間節點進行分批改造。例如將學校非居民水表進行分類匯總,把土建改造施工周期集中調整在暑假期間,并在9月1日前基本完成區域范圍內幼兒園、中小學校的改造施工,大大減少了對用戶生產生活的影響。
三是精簡流程提升效率。以秀浦路3188弄的創研智造園區為例,施工隊伍緊鑼密鼓開展作業,通過預制、開挖、更換、砌筑、粉刷、設備上線調試等模式化流程來縮短施工時間,控制施工節點,提升施工效率,快速完成換表作業。
推進非居民智能水表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有效措施,也為動態反映用水量變化,精準提供用水保障奠定扎實基礎,更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精細化管理創造了有利條件。截至9月1日,集團自來水公司共完成安裝非居民智能水表1383臺,已完成全年任務總量的66%,部分批次項目已超預期提前完成,并同步實施設備上線調試、納入平臺一體化管理等工作。下一步,集團將繼續發力,加快推進非居民用戶智能水表的安裝更換,提升用戶用水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集團智慧水務體系的完善構建更加密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