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邑縣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該數字農業平臺服務全縣耕地面積21萬畝,帶動全縣農業產業節本增效1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8%。
大邑智慧農業產業園。
“新農具”賦能新農人
大邑縣打造數字農業服務平臺
處暑過后,天氣有了微微涼意,萬福旭看著田里低垂的稻穗,心里盤算著收割的日子,面對即將到來的農忙時節,萬福旭心里一點也不慌亂,10多年的務農經歷讓他將一切節氣都諳熟于心,而如今數字農業的現代技術則是他不慌亂的“安全牌”。
10多年前,萬福旭還只是一位普通農人,順應天時精耕細作,看天吃飯的耕種方式讓萬福旭十分煎熬,在了解到數字農業技術后,萬福旭將數字智慧系統運用到農業生產上,田頭的監控實時更新,利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幾個人就能完成幾千畝稻田的管理,讓農場迎來了高產豐收。數字技術帶來顯著效果,萬福旭不斷擴展自己的農業版圖,成為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和農業職業經理人。
像萬福旭這樣的新農人在大邑縣不在少數,作為都江堰精華灌溉區農業大縣,大邑縣也是四川“天府糧倉”成都片區核心區,以及成都重要的糧油產地,因此大邑縣的農業數字化顯得尤為重要。
2020年7月,中央網信辦等七部委在全國開展數字鄉村試點,成都市大邑縣被列為首批試點縣,也是四川省4個之一,全市唯一的試點縣。依托國家大田種植數字農業試點項目,大邑縣創新打造了“吉時雨”數字農業服務平臺,聚焦智慧農業應用場景,深耕農業服務農民,積極探索數字農業技術集成應用解決方案和產業化模式。
“五良”融合無人農場,運用先進智能裝備和大數據等技術實施小麥機收無人化自動作業。
數字化管控+服務
帶動全縣農業產業節本增效15%以上
走進大邑縣數字農業中心,位于數據中心的“吉時雨”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展示著耕地監測的實時狀況。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集農場、農資、作業、金融、銷售五大服務功能,運用北斗衛星技術,實現地塊精準定位,智能檢測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如今“吉時雨”的服務已經覆蓋到了四川的各個區域,以及新疆等地。
據了解,“吉時雨”創新構建“平臺+中心+農場”模式,實現縣域農田數字化管控和數字化服務,并通過優化提升“吉時雨”手機APP使用功能,實施全域農民數字技能定期培訓,讓農民用得了、用得好、喜歡用。
“吉時雨”技術團隊經過十余年的探索,構筑起了一個較為成熟的數字農業服務平臺。如今,“吉時雨”實現農民數字化精準育苗、精量施肥、用藥、定制化服務和訂單式產品銷售,為農業生產降本增效和綠色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以農業大數據服務為例,系統通過地塊識別,能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精準殺蟲提升糧油產品畝產量。目前,“數智糧油”應用覆蓋大邑縣家庭農場(種植戶)445戶、農民13.6萬人、農業服務商62家。綜合生產機械化水平達98.6%,應用推廣優質糧食品種50余個,產業園區域內年節本增效超過1000萬元。
涼風習習,大邑縣片片農田里掀起陣陣稻浪,一陣沙沙作響,就像數字鄉村建設奏起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