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省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中心黨支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飲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條底線”等重要指示要求,按照“踐行宗旨為民造福”的具體目標要求,聚焦農村飲水方面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調查研究,著力攻堅克難,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助力鄉村振興、服務先行區建設。
推動農村供水規模化發展——
水龍頭“不斷供” 存水桶“下崗”
“水龍頭的水24小時不斷供,居民家中的存水桶‘下崗’啦。”7月24日,宜昌市點軍區橋邊鎮韓家壩村黨支部書記蘇新明說,自從點軍區城鄉一體化項目通水后,終于告別“喝水難”,日子“苦盡甘來”。
此前,韓家壩村村民用水,主要依靠儲水池等小型供水工程,受喀斯特地貌和天氣等因素影響,水源、水質不穩定,一旦遇上極端惡劣天氣,喝上安全水,成了村民急難愁盼的事。
“讓更多群眾用上更有保障的飲用水。”省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將規模化供水作為主攻方向,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著眼于部分區域小型供水工程偏多、農村供水工程格局不夠優化、水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配置等問題,在工程提標上下功夫,讓群眾用水更有保障。
發展城鄉一體化、規模化供水工程,用大水源、建大水廠、鋪大管網,是持續穩定長久地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的有效途徑。依托調研成果形成對策建議,省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中心推動規模化農村飲水提標升級項目納入今年省級十大類民生實事項目,并引導各地爭取債券資金、銀行信貸、社會融資等11億元,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推動工程建設高效實施,省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中心制定實施方案,將年度任務、工作責任分解落實到16個市(州)、43個縣(市、區)、44個項目,先后多次組織召開動員會、推進會、調度會,加強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對孝感市、黃岡市等地20多個重點項目,堅持一個項目一個專班,強化跟蹤督導,推動項目加速推進,滿足農村群眾“喝好水”的心愿。
記者從省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中心了解到,主題教育以來,赤壁市長江取水工程、宜昌市點軍區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等8個項目先后完工受益,改善了154萬農村人口飲用水條件。
開展農村供水水質提升行動——
讓更多農村居民“喝好水”
水質是供水安全的生命線。
“農村供水跨度大、環節多、鏈條長,問題易發、多發。”省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水源保護強弱、工程規模大小以及制水能力、管網老舊、人員素質等因素,都會不同程度對水質產生影響。
在主題教育中,省農村飲水安全保障中心將提升農村供水水質確定為重點調研課題,全覆蓋摸排每一個縣每一處工程每一個水源地的水質現狀,提出強化水源保護、完善凈化消毒設施、加強水質檢測監測、建立高效聯動機制、強化要素保障等對策建議。
在十堰市鄖陽區,投資1.68億元新建的南化水廠,預計10月底實現全網通水,將惠及5個鄉鎮近14萬人口。這是鄖陽區首座全信息化水廠,取水、制水、送水、加藥、消毒、排泥、濃縮、脫水等所有制水過程全自動運行。
在武漢市新洲區,今年完工的道觀河水廠管網延伸工程項目,從道觀河橋頭鋪設16.1公里管網至四吳線,徹底解決徐古街和潘塘街8萬居民高峰期供水能力不足等問題。
據介紹,主題教育以來,我省農村供水完成新建水源、置換水源、管網延伸工程94處,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水源保護率提升3.9個百分點,凈化設備配備率提升2.7個百分點,整體水質穩步提升。
今年3月,省水利廳聯合三部門開展農村供水水質提升三年專項行動,建立從源頭到龍頭的水質保障體系,截至6月底,全省已強化水源保護146處、改善水源水質96處、完善凈化消毒161處、加強檢測監測46處,預計到2025年底,農村供水水質基本達到當地縣城水平。
讓農村水廠更聰慧,更善解人意。眼下,我省還加快農村供水智慧化便民服務建設,推動24個縣市打造智慧供水平臺,325家規模水廠實現取水、輸水、制水、配水和水質關鍵參數實時監控、智慧管理,并及時對接微信等應用平臺,讓群眾掌上辦、少跑腿。
旌旗戰鼓鳴,清流潤民心,在一輪輪固底板、補短板、鍛長板中,我省穩步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向農村供水保障轉變,持續提升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和管理水平,將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讓“放心水”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讓“致富水”助力鄉村振興,讓“幸福水”助推湖北先行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