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冷水江市按照“政府引導、民辦公助,整合資金、集中連片”的模式,以城市自來水廠為中心輻射周邊水廠,以鄉鎮水廠為支點連接廣大鄉村;以農村飲水工程為基礎,實現區域用水的無縫覆蓋,使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在“十三五”末已基本實現飲水安全保障全覆蓋。
目前,冷水江市城鄉居民供水已形成了城市自來水覆蓋城區及周邊郊區、鄉鎮5大水廠覆蓋鄉鎮的“一中心五片區”的主覆蓋保障格局,其他單村單組單院落分散工程做盲區覆蓋輔助補充,城鄉供水一體化呈多模式發展。
借“三供一業”之策,改造提升骨干水廠。盡管冷水江素有江南煤海、世界銻都的美譽,但冷水江位于衡邵干旱走廊,是全國典型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全省典型的銻煤采礦沉陷區。 銻煤采礦 ,給冷水江帶來了嚴重的地質破壞,采礦沉陷區范圍內的百姓飲水安全存在很大問題。
為此,冷水江市巧借“三供一業”企業移交地方之際,利用“三供一業”國家政策資金,將原有的閃星銻業、金竹山煤礦等企業系統內部的供水系統進行改造擴容提質,按照規范化水廠建設要求進行建設。在2020年、2021年相繼建起了金竹山水廠、渣渡利民水廠、銻都水廠;并組建了專業化的管理團隊,積極參與水廠的運營管理。“三供一業”水廠的運行解決礦區及周邊鄉村近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冷水江城區的供水主要來自于住建系統管轄的市自來水公司。市自來水公司依托資江大水源,先后建設了集中水廠、禾青水廠。2020年1月,冷水江市出臺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暫行辦法》,辦法明確規定市政自來水公司應對有條件的地方進行管網覆蓋。
因此,對于水廠管道經過的禾青鎮15個村居、沙塘灣街道17個村居、金竹山鎮5個村、布溪街道3個村、中連鄉7個村、冷水江街道轄區內2個能夠自來水覆蓋的區域,冷水江市全部進行了管網延伸,形成了城市管網延伸的大伸展模式,讓老百姓喝上了干凈放心穩定的自來水。
托水庫水源之優,鞏固提升集鎮供水工程。依托市域范圍內的周頭水庫,冷水江建設了周頭、鐸山石柱、鐸山紅日等水廠,讓各鎮域范圍內的鄉村全部喝上了自來水,現已成為區域供水單元的塊狀模式。
與此同時,冷水江市用小型水源之廣,規范標準建設分散水源飲水工程。通過政府投資及百姓籌資,在地勢較高、自來水覆蓋不著的地方,積極尋找水源,已建起了分散式飲水工程100余處飲水安全工程,形成了單村單組供水工程進行提質提標的點狀模式。
通過多模式的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冷水江市已解決13.5余萬人安全飲水問題,其他分散2.5萬村民也通過各種飲水工程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