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早在此前就已有多個政策推動水利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此次高級別政策更將水網建設提到重要位置。為什么要構建國家水網?該規劃頒布對水利建設有何影響?哪些細分領域有望受益?
01
為什么要構建國家水網?
中國的治水實踐源遠流長。從最早的芍陂、都江堰等早期水利工程,到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中國的水利事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如今,我國又將水網建設提到重要位置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我國水資源一直都呈現夏汛冬枯、北缺南豐的局面,與人口、耕地、礦藏資源和經濟規模的分布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這也導致中國人均水資源竟不足世界平均的一半,遠遠稱不上是水資源大國。
尤其是水資源稟賦較差的北方地區,以占全國19%的水資源量,支撐46%的人口、63%的耕地和45%的經濟總量。北方地區的水資源已經不能支撐其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困境日趨明顯。
其次,雖然我國目前已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礎設施體系,成功戰勝了數次特大洪水和嚴重干旱。但由于我國水問題的復雜性和治水的艱巨性,水利工程體系還存在系統性不強、標準不夠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國家水網總體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近幾年我國水旱災害多發頻發,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區易受流域性洪水、強臺風等沖擊,中西部地區易受強降雨、山洪災害等威脅,極端天氣事件呈現趨多趨頻趨廣趨強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此外,對于我國來說,大量的降水也是天賜的水資源,但是這些降水最終都奔涌到了大海之中。甚至有一些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用水超出了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導致出現了河道斷流、湖泊萎縮、濕地干涸、地下水超采等一系列水生態問題,這與綠色生態發展相悖。
總的來看,水利工程對保障我國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及生態安全具備重要意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構建全國水資源互通網絡,打造中國水網的構想。
02
水利投資或將提速
事實上,早在此前就已有多個政策推動水利數字化智能化建設。
早在2014年,我國就首次提出“智慧水務”相關政策;2021年,水利部印發了《智慧水利建設頂層設計》,明確了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責任單;“十四五”明確新增智慧水利為重點方向。
根據水利部數據,2022年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達到10893億元,比2021年增長44%,首次突破1萬億關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利建設投資完成最多的一年。其中廣東、云南、浙江等12個省份完成投資額度超500億元。
2023 年,水利部商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提出了重點推進前期工作的重大水利工程清單,共 60 項。僅一季度,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898億元,同比增加76.2%;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4071億元,同比增加548億元,增幅15.6%。
顯而易見,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規劃布局正在有條不紊的運轉之中,尤其是隨著近年來基建投資審批數量和投資規模明顯放寬擴容,入局相關水利建設企業或將迎來訂單豐收期。此次高級別政策更將水網建設提到重要位置,相關建設有望持續推進。
申萬宏源認為,此次《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水網建設的重要指導性文件,伴隨頂層文件出臺,我國水務系統建設有望迎來全面提升。
03
水利相關概念股
從產業鏈來看,上游主要由建筑材料供應商、水電材料及設備供應商及輸水管道供應商構成,中游涵蓋水利工程設計、施工及養護等;下游主要為政府、城投公司以及其他投資商。穩增長背景下,水利投資規模迎來快速增長,利好水利投資全產業鏈。
截至目前,A股市場上,有深水規院、國統股份、錢江水利、韓建河山、青龍管業等100多家上市公司涉及水利建設概念,總市值超過1.26萬億元。而在構建國家水網建設的過程中,涉及水利業務的上市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華創證券認為,本規劃綱要勾勒了國家水網總體布局,并提出完善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體系、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完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治理體系、推動國家水網高質量發展等具體要求。建議關注以下板塊:
一是,水質監測行業。隨著考核的不斷精細化和下沉化,相關監測儀器的需求有望繼續增加,推薦聚光科技、皖儀科技,建議關注力合科技、雪迪龍和先河環保。
二是,智慧水務在智慧化和數字化要求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認為擁有整體智慧水務解決方案能力的公司會率先受益,建議關注智慧水務龍頭威派格、和達科技。
三是,節水工程量增加帶動閥門等配套產品需求放量,認為節水工程的增多會大大提振高品質蝶閥、閘閥、控制閥、止回閥等配套產品的需求量,建議關注節水閥門龍頭冠龍節能。
總的來說,建設國家水網就是聚焦短板弱項,建設完備的水利工程,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有效破解影響發展的水瓶頸。但與國家其他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相比,水網建設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