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源于我省認真落實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對新建水庫移民村進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配套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打造宜居宜業和美移民家園。
如今,我省先行開展的153個美好移民村示范村大部分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典范,并以此示范帶動全省美好移民村建設,移民生產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去年全省農村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5%。
這是我省堅持民生為本、切實辦好民生水利的一個縮影。
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產之要。民生水利一頭連著國之大者,一頭連著百姓生活。全省水利系統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始終堅持民生為本理念,聚焦“農村飲水安全和糧食安全”兩大任務,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圍繞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當下,我省積極對接國家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提產能,優結構,增韌性,保收益,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保障糧食安全,水利是命脈,灌區是關鍵。我省強力推進灌區改造提升,筑牢保障糧食安全水利支撐。
“2022年,我省完成年度投資15.68億元,按計劃完成26處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任務,恢復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117.38萬畝。”省水利廳負責同志介紹,今年,圍繞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我省加快陸渾等12個大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實施南陽市老龍潭等22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為糧食安全提供堅強水利支撐。
來自省水利廳的數據顯示,近10年,全省恢復灌溉面積584萬畝,改善灌溉面積1494萬畝,全省灌區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由1873萬畝增加到3240萬畝,灌區糧食產量由222億斤增加到497億斤,占全省糧食總產的比例由27%提高到37%。
一方面是為農田“解渴”,另一方面是為百姓“解渴”。“早些年都是從周邊溝塘河壩取水吃,到后來家家戶戶開始打井吃地下水,現在是真方便,自來水進家,水龍頭一擰水嘩嘩流,水也好吃……”說起這些年飲用水的變化,信陽市固始縣張廣鎮長崗村村民盧明權臉上洋溢著幸福之情。
全省越來越多跟盧明權一樣的農民,因為喝上了安全放心優質水而感到幸福。截至2020年年底,我省共建成21119處農村集中供水工程,7600萬農村居民實現了集中供水,全省集中供水率達到93%,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超額完成了全國“十三五”規劃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85%的目標,兜牢“兩不愁三保障”的安全飲水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省水利廳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方投入、社會參與”的建設與管理機制,推動農村供水“四化”(規模化、市場化、水源地表化、城鄉一體化)工作開展,構建統一運營、統一服務、統一應急保障管理的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理格局。2020年,我省農村供水“四化”工作被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作為典型經驗通報表揚。
我省農村規模化供水典型經驗做法也得到了水利部的肯定。2022年,新鄉市“四縣一區”南水北調配套工程東線PPP項目、內黃縣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項目、“丹江水潤清豐”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入選水利部農村規模化供水工程“兩手發力”典型經驗案例。去年年底,南水北調安陽市西部調水工程試通水,惠及包括林州市在內的安陽西部百萬人民,成為我省水利系統弘揚紅旗渠精神、推動河南水利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農村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進一步提升,集中供水率達到94%,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2%;全省60個農村供水“四化”試點縣(市、區)加速推進,累計完成投資170億元,全省1000萬農村居民用上地表水(含丹江水)。省水利廳在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和定點幫扶工作考核中連續四年評定等次均為“好”,位居省直單位前列。
為實現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今年全省水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四化”工作,把規模化供水作為農村供水工程建設的主要發展方向,并要求統籌實施穩定水源工程建設,提升農村供水保證率,2023年年底前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提升至92.5%,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