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蓉城市域物聯感知中心 資料圖片
成都作為一座常住人口逾2100萬人的超大城市,如何利用數字化轉型提供底座支撐,構建與城市快速發展相匹配的治理體系,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4月25日,成都市深化智慧蓉城建設助推城市數字化轉型現場推進會帶來解答。
護航大運會
以智慧水務平臺實時監測管理
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即將在成都啟幕,隨著召開時間臨近,針對各大運場館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正爭分奪秒地開展。大運會期間遭遇強降雨該如何處置?供水問題如何保障?在推進會現場,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智慧密碼”得到揭秘。
成都市以智慧蓉城建設為牽引,構建智慧水務平臺,在水務城運分中心構建“433”體系大運會水務保障板塊。以東安湖場館為例,針對“防汛、供水、排水、水環境”,按照“正常運行、應急處置、極限搶險”三種運行狀態,實現“數據實時在線、值守實時在線、監測實時在線”。
在供水保障方面,智慧水務平臺目前已匯聚165個水壓監測點、33個水質監測點、18個計量站等數據,實現了從原水、制水到管網輸配水的監管。
以閉幕式場館供水保障為例,當鳳凰山音樂公園外監測點壓力值出現報警后,后臺將進行排查,定位爆管點位,并預判爆管影響范圍,系統匹配爆管點周邊攝像頭實時監測。同時,報警事件將通過市城運中心事件樞紐,同步派發至市公安局、金牛區、環境集團,處置完畢后形成閉環。
打造新場景
智能駕駛示范線帶來億元訂單
無人駕駛作為科幻電影中時常出現的場景,隨著智慧蓉城建設不斷深入,正一步步向現實生活中駛來。
推進會上,新川創新科技園智能駕駛場景躍然屏幕。這是全省首個公開道路上的L4級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示范應用。該項目運營路網總長60.7公里,全部路口皆布設了感知設備,所有現實的車輛、行人、信號燈都可在平臺實時映射。
在現場屏幕地圖中,黃色和紅色線路是無人公交路線,點擊一輛正在行駛的無人駕駛公交車,通過監控可以看到車輛內外實時畫面,全程無人操作,緊急情況需要遠端接管時,可進行5G云代駕。
智能駕駛示范線是發展車載智能系統產業最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目前新川創新科技園的路測和數據都是開放的,示范線采集的數據已基本覆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數據需求,大中小企業都可免費申請。
目前,示范線投運8個月以來,共生成數據超過3300TB,經治理后賦能生態企業15家,幫助百度等企業優化算法100余項,形成算法專利13項,更有企業已通過共享數據包開發了智慧交管等產品,并已在上海、無錫等地獲得上億元業務訂單。
聚焦惠民生
建立醫療救助一鍵通
當前,對于城市不斷擴張與常住人口持續增長的成都,如何高效管理?訴求多元與事件偶發,服務如何精準高效?
在智慧蓉城建設推進會現場,新津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建立成套數字基礎設施,通過蓉政通,實現城市狀態‘一網感知’,城市數據‘一網共享’;建立多個應用場景,包括基層服務報表通、醫療救助一鍵通、城市開發建管通等。”
去年6月,新津“基層服務·報表通”正式上線,實現數據自動抓取、報表一鍵生成、任務主動提醒、工作閉環處置,有效解決了基層工作的難點痛點。
此前,醫療救助涉及低保對象、困難殘疾人等12類救助對象,職責分散在7個部門。新津構建“醫療救助·一鍵通”智慧應用場景,通過報表通整合困難人員名單、基礎信息等數據,打通12類救助政策。以前需要提交的12項材料減為4項,實現身份精準識別、業務協同辦理、補助自動到賬。
具體而言,以三重身份的救助對象為例,過去群眾需要向多部門分別遞交申請資料,耗時90天?,F在,困難群眾只需在“超級綠葉碼”提交申請,最多只需20天。
織好微網格
實現“一張網格”精準調度
在成都,基層治理如何通過智慧蓉城賦能“微網實格”?推進會上,崇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以30戶—50戶為服務范圍劃定4436個微網格,逐一編碼上圖、接入平臺,將線下網格映射到線上。同時,將充實到網格內的群防群治、民警城管、燃氣電力等各類力量集成到“線上網格”,實現“一張網格”精準調度。依托“微網實格”摸清“人房產”基礎信息,同步映射到智慧蓉城。
具體說來,網格員通過社區網格化綜合治理平臺維護更新人、房、產等基礎信息,并自動同步至城運平臺,城運平臺將治理事件、實時視頻等數據按屬地推送至相應社區網格化綜合治理平臺,實現數據雙向交互,高效處置“一件事”。
同時,創新開發“碼上辦”應用場景,將人、房等信息綁定到住戶固定二維碼上,微網格員通過掃碼一鍵更新管理信息,讓各級網格員能夠快捷掌握網格信息、及時接收平臺指令、高效處置治理事件,加快推動基層治理由人力密集向人機交互轉變。
截至目前,崇州已通過平臺處置網絡理政和網格化治理事件9.4萬余件,事件平均處置時間較原來縮短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