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水處理央企“一把手”被查!為何近期央企領導紛紛落馬?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3-04-07  來源:環保水圈  瀏覽次數:844
 摘要:近日,5名中央企業領導人員被查。不僅登上了熱搜,還成了圈里熱議話題。不僅如此,其中有一位是國家能源集團科環集團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志清。由此可見,央企已經成為反腐風暴的重點對象,水處理央企更是難逃法網。

近日,5名中央企業領導人員被查。不僅登上了熱搜,還成了圈里熱議話題。不僅如此,其中有一位是國家能源集團科環集團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志清。由此可見,央企已經成為反腐風暴的重點對象,水處理央企更是難逃法網。

圖片


01

水處理央企“一把手”主動投案,靠水吃水終落水!

 

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國家能源集團科環集團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志清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主動投案,目前正接受國家能源集團紀檢監察組和北京市平谷區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徐志清簡歷


1966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


2017年8月任北京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


2018年10月任北京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2020年5月任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


2021年7月任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2021年11月任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金瓷科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2022年2月至今任國電科技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節能減排有限公司正處級干部。


2022年3月,徐志清退出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職務,梁超接任。

 

國能朗新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隸屬于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上市公司國電科環全資子公司。現為國家能源集團專業從事水處理工程和水務投資、建設、運營為主的環保型科技公司。注冊資金5億元,總資產規模近40億元。


而徐志清作為國能朗新明環保的黨委書記、董事長,按道理來說他的收入應該是不低的。但是卻貪心不足蛇吞象,最終走向了歧途受到了懲罰。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10月朗新明公司組織環境事業部干部及員工學習反腐專題片《零容忍》。讓大家深刻認識到違規違紀違法成本巨大,深切領悟到欲求一旦放松將深陷泥足。可以看出公司嚴重意識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要不然還會有人落馬。


當然,徐志清反映的不只是水處理央企的問題,也是央企領導班子背后的問題。

 

 

02

央企領導紛紛落馬,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隨著兩會召開和反腐風暴的來襲,多位央企領導人紛紛落馬,其中被查的人多是“一把手”。這些人身居高位,權力相對集中,很容易將手中的權力作為滿足私欲的工具。此前公開的被查的央企領導班子,從他們的職位上驗證了所謂的“權利的游戲”。

 
中國大唐電力燃料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張志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國大唐紀檢監察組和山東省濱州市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中國大唐北京大唐燃料有限公司原總經理盛曉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國大唐紀檢監察組和山東省濱州市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國機集團恒天集團恒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孫曉東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國機集團紀委和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國家電網特高壓事業部計劃處副處長曲輝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電網紀檢監察組和陜西省漢中市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這些領導人的落馬不僅讓小編想到“高處不勝寒”,但是高處究竟寒在哪里呢?據相關數據顯示,落馬領導普遍具有以下特點:

1)權力尋租現象嚴重
 
央企領導人員很容易出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行為,有的甚至搞關聯交易、利益輸送。同時,因為是央企,是國家用來發展謀民生的大企業,所以自然也是一些企業送錢送禮選擇走捷徑的對象。
 
2)重點崗位容易腐敗
 
有的央企在項目工程招投標、業務承攬、物資采購、銷售等重點領域腐敗風險大。這些環節容易成為權、錢交易、為親友謀利等貪腐問題的高發地,因此容易出現腐敗現象。
 
3)體制機制不夠健全
 
由于改革不徹底、制度不完善、監督不到位,導致央企違規盲目決策問題多發,“三重一大”(指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流于形式,造成很多國有資產流失。
 
4)黨建工作落實不足
 
一些央企存在只抓業務不抓黨建的現象,有的黨組長期不研究黨建工作,有的落實“兩個責任”不力,與之相伴的就是紀律松弛。管黨治黨失之于寬、松、軟,這是央企所有問題的總病根所在。

 

03

環保行業腐敗現象亂生,或許跟外來者入場有關?

 

近年來,伴隨著外來跨界者的入場,不僅降低了環保行業的門檻,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風氣。眾所周知,環保專業性比較強,具有一定封閉性,因此當不專業的人進場,問題就出現了。

 

據了解,部分落馬官員的問題涉及環評審批、工程承攬、科研項目管理等多方面,相關領域利益豐厚且自由裁量權較大,這也使得處于“要害”崗位的環保干部容易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外行人查不出問題”,不惜鋌而走險。
 
不僅如此,有專家表示,生態環保系統中一人分管一片,一人負責一類或幾類項目情況較多,環保驗收合格不合格、一個項目能不能上,人為主觀因素往往起很大作用,話語權也集中于個別干部,造成環保系統內部監督難度較大,集體決策容易演變為走過場。

由此可見,當市場監管加嚴時,一方面會淘汰一部分人,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蛀蟲”。因此相關部門在抓蛀蟲上也是下了力氣,近日二十屆中央第一輪巡視開始,將對30家中管企業開展常規巡視,巡視企業中包括大唐集團、三峽集團、中糧集團、國家能源集團等。畢竟對于環保行業來說,不僅僅要做好環保治理工作,還要治理人心變污這件事。

 

結語


對于監管部門來說,從一個不起眼的監管開始放松,最終會助長起一股不正之風。對于“一把手”來說,從一個不起眼的細節開始放松,最終會一步步滑向罪惡的泥潭。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