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天門市人民政府網和天門網聯合舉辦的“在線訪談”欄目。我們本期節目邀請到的訪談嘉賓是天門市水利和湖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史文杰,為網友解讀天門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實現飲水安全跨越發展的有關情況。
農村供水智慧管理平臺
主持人:近年來,為改善群眾用水條件,我市圍繞“一個目標”(從 “有水吃”向“吃好水”轉變),實施“三大建設”(水源建設、體制建設、能力建設),極大提升了全市飲水安全保障水平。請您介紹一下我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基本情況。
史文杰:我市下轄26個鄉鎮辦場,行政村528個,農村人口149.88萬人。自2005年啟動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以來,歷經3個“五年計劃”滾動實施階段,共建成“千噸萬人”集中式供水工程8處,轉供站17處,目前,全市日供水規模達到29.5萬噸,集中供水率達到100%,自來水普及率超過96%,總體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目標。按照國家現行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等四項指標進行評價,全市人口用水均已達到安全標準。
主持人:為改善群眾用水條件,保障飲水安全,我們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史文杰:2021年以前,我市24個鄉鎮水廠中,有2個水廠(皂市、拖市)由于本地缺少水源需要從外市購買成品水,有14個水廠(蔣場、汪場、漁薪、朱文臺、黃潭、橫林、干驛、馬灣、盧市、小板、胡市、石家河、凈潭、蔣湖)由于缺少合格水源需要長期抽取地下水。為改善群眾用水條件,我市近三年投資8.16億元實施地表水源水廠擴規及管網延伸建設。其中,投資4.5億元,實現二水廠擴建至日供水20萬噸,管網延伸至14個鄉鎮,受益人口超過100萬人;投資1.6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完成日供水規模1.5萬噸佛子山水廠、2萬噸張港中心水廠建設,改善天西地區6個鄉鎮40萬人用水條件;投資2.06億元,實施城市備用水源工程,解決城區水源單一問題。
彭市水廠鳥瞰圖
主持人:目前我市的供水格局是怎樣的?
史文杰:目前,天門二水廠供水已覆蓋竟陵、楊林、侯口、岳口、小板、汪場、黃潭、漁薪、盧市、凈潭、橫林、九真、皂市、胡市等14個鄉鎮,張港中心水廠供水已覆蓋張港、拖市、蔣場、蔣湖等4個鄉鎮,工業園水廠供水已覆蓋多祥、干驛、馬灣等3個鄉鎮,佛子山水廠供水已覆蓋佛子山、石家河等2個鄉鎮。全市形成了以二水廠、工業園水廠、張港中心水廠、佛子山水廠4座水廠為中心,漢江沿線多寶、麻洋、彭市、張港4座水廠為補充的供水格局,實現了地表水源供水全覆蓋。此外,城市備用水源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天門境內工程和京山境內吳嶺水庫取水口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京山段鑄鐵管鋪設及閥井建設,計劃今年3月份建成,我市將結束單一水源供水的歷史。
主持人:在供水經營管理方面,主要的做法是什么?
史文杰:近年來,隨著農村自來水全面普及,人民群眾對供水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受原鄉鎮供水以民營企業主導經營的自身限制,無力承擔供水工程日益增長的維修養護支出,加之管理水平不高、管網維修不及時,導致部分水廠管網末端村水量不足、水質不優,群眾投訴時有發生。
為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筑牢為民服務橋梁,建立符合現代企業標準的水廠運行模式,我市開展全面深化農村供水經營體制改革。水利和湖泊局作為主導單位,以《天門市進一步深化農村供水經營體制改革工作方案》為藍本,按照制定方案、三方評估、清產核資、五方會談、資產確認、人員組建、建章立制、國有運行等八項步驟實施改革。2022年,市政府斥資9800萬元完成22個鄉鎮水廠的個人股份回購,相關水廠全部移交市國投集團旗下的宏澤水務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全面實行國有國營,實現了管理有保障、水質有保障、服務有保障。
全市水廠公眾開放日活動
主持人:請介紹一下城鄉供水一體化的開展情況?
史文杰:一是建立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體系。按照《天門市“十四五”供水保障規劃》,全面停用地下水水源地,打造了以漢江水為主水源、以水庫水為備用水源的供水體系。按照規模化生產的要求,推進全域供水,打破鎮域界限,形成了二水廠、工業園水廠、張港中心水廠、佛子山水廠四大供水區域,譜寫了城鄉供水融合發展的新格局。按照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落實供水單位自檢、水利部門巡檢、衛生部門抽檢的三級檢測制度,建立了從源頭到龍頭全生命鏈的水質安全保障體系。實現了城鄉供水“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
二是健全了城鄉供水一體化管護機制。按照“政府主導建設、市場主導運營”的供水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了運行管理、水質檢測、計量收費、績效考核等規章制度,落實了飲水安全三級管理責任體系,通過督促供水單位加強凈水設施和消毒設備管理,優化服務舉措,促進了飲水水質和供水效率“雙提升”。
三是落實了城鄉供水一體化保障措施。成立由市政府主導、相關部門配合的城鄉供水一體化領導小組,統籌做好了城鄉供水一體化各項管理工作。嚴格落實農村飲水安全“三個責任”和“三項制度”,建立了農村供水常態化監測和應急響應機制,通過發放供水服務卡,在政府網站公開監管單位信息,暢通供水問題反饋渠道,與群眾建立了有效溝通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