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日訊 位山灌區是全國第五大灌區、黃河第二大灌區、山東省最大的灌區。眼下,春灌大幕拉開,位山灌區通過數字化供水平臺,將“自來水”送到田間地頭,既讓小麥及時喝上返青水,又讓黃河水資源實現了集約節約高效利用。

在聊城市東昌府區韓集鎮的高標準農田里,種糧大戶王立浩首次用上了智能灌溉設備。黃河水流進附近的支渠后,經提水泵站提至地下低壓管道,管道外設有多個出水口,王立浩將出水口的軟管鋪設到農田里,隨后在智能遙控設備上輕輕刷卡,水流便源源不斷進入農田。
“原來是用機器抽水、傳統大水漫灌的方式澆地,每天只能澆五畝左右,成本大約是每畝50塊錢。自從用了這個智能灌溉,我們的成本壓縮到每畝地20塊錢左右,每天能澆到20畝。我們今年托管的農田有5000畝用到了這種智能灌溉,能節省澆水成本15萬元左右。而且,用水用電還給咱做到了‘計量到戶’,讓我們更放心了! ”王立浩告訴記者。

王立浩所說的“計量到戶”,是通過位山灌區搭建的終端灌溉控制系統來實現的,農戶在田間地頭簡單操作下手機或刷卡,就能隨時取水,相當于為供水最后一公里安裝了“田間自來水”,而且用水、用電信息可以實時上傳到灌區的智慧供水平臺。目前,像這樣的灌溉方式,已覆蓋農田256萬畝。

“我們通過這個平臺,不僅能實時監測水情、墑情,形成更加科學的供水方案,還可以實現閘門遠程自動控制、量水測水、數據傳輸、分析整編等工作全部自動化,讓計量精度提高了3%,配水效率提高了11%以上!”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服務中心黨委副書記王兆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