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此次水權交易,通過水行政主管部門引導、市場交易撮合方式進行調節,成都石化基地水務有限公司與北控彭州自來水有限公司完成了800萬立方米的水權交易,交易金額120萬,交易期限為7個月。
對于雙方而言,這筆交易既解決了受讓方的用水需求,又盤活轉讓方的用水結余量,有效破解企業用水指標緊張難題,是成都市深化水權制度改革的又一成功實踐,對水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具有積極意義。“要想了解水權交易,首先要明白水權的概念。”成都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水權主要指水資源的使用權,通俗地說,就是用水戶的用水指標。不同于大家家里用多少水付多少錢,為了控制用水總量,水務相關部門每年都會給每個地區以及企業設定一個用水指標,也就是用水上限。大家需要明白一點,水資源是有限的,控制總量才能從根本上進行節水,倒逼前端用水環節。
為什么要進行水權交易?該負責人介紹說,開展水權交易有利于提高各領域節水積極性,同時可以發揮市場機制在水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用水指標是相對固定的,但實際用水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有的企業可能用不完,有的企業可能不夠用。有了水權交易,用水指標就能根據市場需求進行二次分配。同時,水權交易會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不用過多提醒,大家自己都會想辦法節約用水,節省下來的用水指標都能變現,節水就是掙錢。
水權交易和大家有關系嗎?答案是肯定的。“水權交易有三種類型,上述交易為用戶間水權交易,另外還有地區間和行業間水權交易。其中地區間水權交易就和生活在該區域的每一個居民都有關系。每個地區的用水總量是有上限的,也就是上述提到的用水總量紅線指標,該指標與地區發展密切相關。如果一個地區的用水總量接近紅線,將限制該地區大型項目落地,影響整個區域的發展前景,也影響著每一個人。
近年來,成都市緊緊圍繞省市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決策部署,積極探索水資源要素市場化利用前景,充分挖掘水資源的潛在經濟價值,主動靠前服務,科學謀劃水權改革,以節約和高效用水為導向,積極培育水權交易市場,助力綠色經濟發展行穩致遠,為建設踐行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提供堅強的水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