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水利局局長張學鋒介紹重慶構建現代化水網。 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
有記者提問,今年重慶遭遇罕見旱情,在水資源配置和保障上,市水利局是否在規劃一些新項目?未來水利建設的長遠布局有何考慮?
張學鋒表示,今年我市出現的歷史罕見高溫干旱天氣,暴露出我市一些地區工程性缺水短板突出、水資源調配能力薄弱等問題,我市通過采取水源調配、新辟水源、延伸管網、應急送水等措施,基本保障了生產生活用水需要,把大旱帶來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大旱面前要反思,反思過后要大干。”張學鋒說,下一步將以構建現代化重慶水網為牽引,抓好現代化重慶水網“綱、目、結”謀篇布局,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下大力氣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涉水利益問題,為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水利支撐。
一是有效銜接國家水網,構建現代化重慶水網之“綱”。堅持“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原則,聚焦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協調問題,加快實施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持續推動長征渠、渝南和川渝東北一體化等一批跨流域、跨區域重大引調水工程,切實增強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
二是逐步完善工程布局,織密現代化重慶水網之“目”。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加強重要水源工程、水資源配置工程互聯互通,推進河湖水系連通、渠系配套、江河治理,提升水資源供給能力的張性和韌性。
三是接續推進骨干工程,打牢現代化重慶水網之“結”。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科學規劃、超前論證一批控制性骨干水源工程,提速跳蹬、藻渡、向陽水庫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啟動丘陵山區農村水網示范帶建設,持續實施灌區現代化建設與節水改造,建設一批具有西南山地特色的多功能灌區,為高標準農田提供水利支撐,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