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將治水興水作為事關菏澤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為推動全市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全面增強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市水務局組織編制完成了《菏澤市現代水網建設規劃》。
規劃目標。到2025年,建設一批市級水網骨干工程,著力補齊水資源配置、城鄉供水、防洪排澇、水生態保護、水網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環節,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能力、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水旱災害防御能力、水生態保護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水網工程智能水平得到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4.18億立方米以內,新增供水能力1.15億立方米,非常規水利用量0.9億立方米,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99%;5級以上堤防達標率達到77%;水土保持率達到97.12%;重點水利工程自動化監控率85%以上。
到2035年,市級水網總體格局基本形成,構建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全面提高,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明顯提升;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基本完善,防洪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高;水生態空間有效保護,美麗河湖水生態系統基本形成;水網工程良性運行管護機制健全,數字化、智能化調度運用基本實現。
規劃任務。菏澤現代水網由綱、目、結構成,通過對天然河湖水系與人工水利基礎設施組成的復合網絡系統的水流合理調節,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
構建水網之“綱”:以洙趙新河、東魚河、萬福河、洙水河、黃河故道五條橫向行洪排澇河道,鄄鄆河、鄆巨河、東魚河北支、團結河、勝利河、惠河六條縱向行洪排澇河道,構建起全市水資源配置、防洪排澇、水生態、水運交通的主骨架和主動脈。
織密水網之“目”:加強謝寨、閆潭、劉莊、蘇泗莊、蘇閣、楊集、高村、舊城等八座大中型灌區的引水干渠、支渠和支溝與天然河湖水系互連互通,織密全市水網之“目”。
打牢水網之“結”:以浮崗水庫大型水庫,魏樓水庫、雷澤湖水庫、劉樓水庫、電廠水庫、太行堤三庫、戴老家水庫等六座中型水庫以及多座小型水庫為“結”,充分挖掘現有工程的調節、調度、分配能力。加快推進采煤塌陷地調蓄工程,新建萬豐水庫、洪源水庫二期等符合區域發展戰略的重點水源工程,提升水網的調蓄與調控能力。
總體布局。根據全市河流水系分布、現狀水利工程情況和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等,以骨干河道和引調水工程為骨架,以局域河湖水系連通和灌排渠系為脈絡,以重點湖庫為節點,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調控為手段,統籌水資源配置、洪澇災害防治、水生態保護,形成“八干多河多庫、一屏三干多支、一區多廊多點、五水五網融合”的現代水網總體格局,與省、縣水網融合互通,形成一體化的現代水網體系。
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圍繞落實市、縣發展戰略和水安全保障重點工作安排,初步規劃實施水資源配置利用、防洪減災、水生態保護修復、涉水交通、智慧水利5類重點項目,總投資486.4億元,近期計劃完成投資238.0億元,遠期完成投資248.4億元。其中:水資源配置利用項目投資258.9億元,防洪減災工程投資143.0億元,水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投資54.6億元,涉水交通27.7億元,智慧水利建設投資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