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改善引江濟淮工程輸水沿線水環境質量,確保引江濟淮工程的調水水質達到要求,省生態環境廳遵循“先節水、后調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環保、后用水”原則,牽頭組織沿線地方政府、省直有關單位、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等,先后于2016年10月、2022年4月編制了兩期引江濟淮工程治污規劃。目前,一期治污規劃已順利實施,干線水質目標達到預期要求。
二期治污規劃涉及12市56縣(市、區),將規劃范圍分為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淮水北調、江水北送等4大片區,劃分了23個控制區和80個控制單元,分別提出了水質要求。對照2021年狀況,對水質尚未穩定達到工程要求的60個控制單元,逐一核算了主要入河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規劃針對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城鎮污水治理、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工業污染防治、重要濕地生態保護治理等10個方面提出了治理任務措施。
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為全力推進2022年度項目實施工作,確保項目序時推進,按期完成,盡早發揮治污工程的環境效益,該廳編制印發規劃實施情況評估報告及2022年度實施計劃,結合各市水環境質量現狀和2022年水質目標,梳理了各市需實施的治污規劃項目共45個,總投資約69.4億元。
“對于項目進度滯后、未按時完工、控制單元水質未達到工程要求的市,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相關單位開展實地督導,督促各地落實治污責任。”該負責人表示,2023年至2025年,省生態環境廳將按年度編制印發上一年實施計劃評估和年度實施計劃,全力指導各市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引江濟淮二期工程年度目標任務,確保引江濟淮工程輸水線路水質安全,最大程度發揮調水工程的供水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