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河清水秀,兩岸長新
定陶區菏曹運河南起定陶新河,北到店子河,全長7.8公里,每年春末夏初的時候,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畫卷鋪展在運河兩岸。菏曹運河建設時以修復生態環境、重塑地域文化為設計理念,以曹文化、漢文化、商圣文化、教育文化、民俗文化為元素,規劃建設“水繡園、陶錦園、陶風園”三個特色園、多點景觀,盡展定陶生態休閑形象,已成為菏定之間一條綠色景觀工程和生態紐帶。2021年菏曹運河(定陶區劉樓水庫至店子河段)完成了美麗示范河湖省級驗收工作。
惠民工程不斷,譜寫水利新篇
定陶區先后完成了劉樓水庫、田集水庫、陶城水廠、城區雨污管網提升改造、城鄉供水一體化、引黃灌區農業節水等多個重點水利工程。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統籌處理好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與安全的關系,多年來從未發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全區水利工程建設不斷實現新突破,中小河流治理、澇洼地治理成果顯著,贏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城鄉飲水同質化,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飲水安全作為一項重點民生工程,定陶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以“集中供水、城鄉一體”為思路,修建劉樓水庫和田集水庫兩座平原水庫。同時開展陶城水廠建設和供水管網工程,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城鄉一體化供水體系建設,在全市率先實現了“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的供水目標,讓全區人民喝上了“同源、同網、同質”安全可靠的飲用水。定陶區陶城水廠更是被水利部評為“2020年度農村供水規范化水廠”。
創新農田管理機制,助力農民增產增收
農田水利建設事關糧食安全,為解決“重建設、輕管理”這一老大難問題,定陶區積極探索推行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創新運行管護機制,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全區高效節水灌溉農田達22.5萬畝,水泵站142座、機井1798萬眼、管網5124公里,河灌區配套22個固定式流量計,10個移動式流量計。井灌區、河灌區終端全部配套了射頻器、水表等計量設施。打通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最后一公里”,定陶區先后被評為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國家級高效節水灌溉示范縣。定陶區水務局被評為“全省水利系統先進集體”。
探索治水新思路,源頭把好節水關
善治國者必治水,善為國者必先治水。中國自古就是治水大國。十八大以來,定陶區以“強化用水總量控制,健全水價形成機制,完善工程建管體制”為抓手,積極探索創新管水治水思路,推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落地生根。2021年度定陶區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50.92立方米,定陶區規范水資源管理工作,2021年間未出現超計劃用水、無證取水、水資源稅滯納現象。憑借科學的規劃和努力,定陶區成功入選第二批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稱號,以特色節水實踐,做“活”水文章。
黑臭水體標本兼治,水系面貌煥然一新
在污水治理方面,定陶區大力開展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實現了新老城區雨污分流率、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大幅提升,基本形成“污水管網全覆蓋,雨污分流較徹底,污水處理能力穩步提升”的污水治理體系。按照“一河一策”的治理原則,“河道清潔、河水清澈、河岸美麗”的治理目標,“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關鍵在排口”的治理思路,對城區內的五條黑臭水體進行治理。
目前,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黑臭水體全部清零,水域環境得到大幅改善,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基本形成人水和諧共生關系。
河湖長制全面落實,以實際行動守護綠水青山
定陶區持續推進巡河、治河、護河三大行動,對轄區內18條區級河流、58條鎮街級河流的《一河一策》和《確權劃界》方案進行更新。各級河湖長嚴格規范使用河長制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及河長APP,對各級河長巡河路線、巡河時間、巡河地點、巡河發現的問題及落實情況進行動態化管理。2021年,區級河長巡河346次,鎮(街)級河長巡河10312次,村級河長巡河43051次 。
通過開展河湖“四亂”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對河湖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予以清理整治,有力推動河湖長制工作落實。完成農村河湖管理保護范圍劃定工作,為做好農村河湖管理提供依據。
十年春華秋實,十年砥礪前行。這十年,定陶水務人不忘初心,以實際行動踐行新時期治水思路,為建設富美大市新區提供堅實水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