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伊金霍洛智慧水務系統平臺。 劉崎峰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19日電 題:高校助力鄂爾多斯核心區實現水務智能化
作者 奧藍
鄂爾多斯名聲在外。作為該市城市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伊金霍洛旗是全國第三大產煤縣和國家重要的能源戰略基地之一,也是內蒙古重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這里總面積56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萬。
19日,記者從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獲悉,近日,由該院劉崎峰教授組織開展的“伊金霍洛旗智慧水務”建設項目和成果轉化引導專項“鄂爾多斯市智慧水務項目”雙雙通過驗收。伊金霍洛旗因此降低城市用水漏損率約10%,經濟價值約280余萬元。
“伊金霍洛旗智慧水務”項目2017年10月立項,2022年9月驗收,核心技術由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和計算機學院跨學科組建的科研團隊研發。項目覆蓋DN100以上供水管網384公里,受益家庭3.5萬戶。自2019年試運行以來,項目已實現年節約水資源270萬噸,累計創造經濟價值近千萬元。
用戶微信繳費取代之前的上門收費、大廳繳費;水務公司無紙化辦公;管網巡檢原來憑經驗決策,現在靠數據說話……談及改變,作為項目主持人的劉崎峰滔滔不絕。
“項目助推當地自來水公司由傳統管理模式向智慧化管理的跨越式發展。結果就是:省錢、省水、省人力并提高管理水平。”劉崎峰解釋說,與其他城市一樣,伊金霍洛旗主城區地下分布著建于不同年代、錯綜復雜、密密麻麻的供水管網,工程資料不齊全。此次科研團隊通過現場勘查、梳理資料,將阿拉騰席熱鎮區全域近400公里地下管網的坐標、深度、材質等信息全部數字化、坐標化和矢量化,同時在管網關鍵部位布控監測點監測流速、壓力、水質等信息,通過水力模型模擬出整體管網運行實時工況,從而實現更科學合理地調度、巡護、運行管控等工作。
“我們采用五級分區管理模式,查找治理城區用水的歷史跑冒滴漏問題,通過管網水力模型和夜間小流分析(NMF)結合,確定新增爆管位置和預測將來可能發生的漏損。”劉崎峰梳理說,過去伊金霍洛旗與其他北方城市一樣,城市用水因跑冒滴漏造成的損耗在20%以上,浪費了大量水資源且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平臺運營至今,損耗已降至11%左右。“僅這一項,一年至少為企業增收水費280余萬元,搶維修時間也從原來的2—3天縮短至1天以內。未來隨著居民智能水表的安裝及智慧水務系統的進一步升級完善,效果還會更好。”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獲悉,作為科研項目,該項目陸續申領數項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其中,作為項目核心關鍵技術的“智慧水務系統平臺HY—Smart”集成了地理信息系統、分區計量管理、一張圖、管網模型、生產調度、巡檢、維護、工單、熱線等17大功能模塊250多項子功能,實現從水源地到水廠、管網及用戶水表的模擬、監控全覆蓋,是國內同類產品中較技術領先、功能較為齊全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