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3日消息:到2010年,申城在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初步建成節水型社會(城市)框架,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到105立方米;計劃用水率達到85%;污水處理率達到80%;人均居民生活日用水量控制在155升以內。
市政府新聞發言人昨天在例行新?
聞發布會上以網絡形式發布了市政府最近批轉的市發改委等五部門《關于本市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加強節水型社會(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市水務局副局長沈依云昨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的水價調整工作正在研究中。記者了解到,水價調整方案在經過正式匯報、審議通過等一系列程序后,將舉行價格聽證會,年內有望通過實施。
上海地處長江和太湖流域下游的平原三角洲河網地區,雖然水系發達,水資源豐富,但由于種種原因,水污染較為嚴重,城市供水水源地也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影響。因此,上海是“水質型”缺水城市。
遵循多用多付錢的原則
根據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申城80%的居民每戶每月用水在15立方米以下。記者了解到,所謂階梯式水價將遵循多用多付錢的原則,居民在超過第一檔的用水額度后將為多用的水支付更多的錢,預計支付比例將超過50%。
此外,對于非居民用水如桑拿、洗腳等業態將實行計劃用水供應,超過部分的水價將大幅提升。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此舉是為了形成科學的水價調控機制。統計顯示,申城目前的水價在36個大中城市中排位第23位,處于中低水平,經過調整后將保持在中等偏上水平。
發揮價格杠桿作用
在昨天發布的《關于本市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加強節水型社會(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中,特別提到了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合理調整水價,充分發揮價格在調節供求平衡、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節水減污、發展循環經濟中的杠桿作用。
同時,逐步提高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強化水資源費征收管理,全面落實和完善居民階梯式水價,體現合理負擔,保證基本需求;結合產業政策,加大對非居民用戶分類水價和差別定價的調控力度,逐步完善定價、調控、監管相協調的水價管理機制;及時調整地表水和地下水比價,壓縮地下水開采量。
實行全市用水總量控制
在引入價格杠桿的同時,申城還將建立健全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制訂全市年度用水總量計劃,實行全市用水總量控制。編制上海市各行業的用水定額,促進本市產業結構調整,逐步淘汰高耗水、高污染行業,引導高耗水企業進行節水改造。對大中專院校、賓館、醫院等非工業行業,開展定額用水管理。
第三水源地建設將啟動
青草沙原水工程今年上馬
為了進一步提高水質,讓市民喝上好水,今年申城將啟動第三水源地———青草沙原水工程建設,這是市水務局副局長沈依云昨天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的信息。記者了解到,如一切順利,整個工程將在2010年世博會召開前基本完成。
沈依云說,影響水質主要有四個環節:原水、水廠制水、管網輸配和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設施。為了進一步提高水質,今年將啟動青草沙原水工程,那里的水質常年檢測為二類水標準,穩定性和質量都超過黃浦江取水口。此外,隨著水廠進一步提升制水工藝,對全市管網和二次供水設施的有計劃改造,上海的水質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
據悉,整個工程投資160億元,分為三階段,其中包括在長興島建設一個大水庫,建設10公里左右的過江管道等,長興島水庫將在年內上馬。專家預計,青草沙水源地建成后,長江原水日供應能力將接近1000萬立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