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山西省全年地表流量為72.21億立方米,但同期每年都有2/3的水流出了山西,山西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到全國的1/6……水是生產之要、生存之本、生態之基,破解水資源短缺瓶頸,事關全省發展大局、事關百姓民生福祉。
7月中旬,在山西省國資委組織下,山西晚報記者隨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媒體采訪團走進萬家寨水控集團,實地探訪了這個肩負山西水安全、水保障、水支撐重任的治水興水市場主體。
在萬家寨水控集團,治水興水動能澎湃,實現全省11個市供水全覆蓋,年供水量基本保持在10億立方米;發揮“華北水塔”作用,全力保障永定河生態補水;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滹沱河供水工程火熱開工,建設太原第二水源地;緊跟國家新能源建設步伐,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布局;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引領“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
科學布局大水網,11個市供水全覆蓋
“2020年合并重組后的萬家寨水控集團,在供水格局上,整合萬家寨引黃、大水網四大骨干工程(中部引黃、東山供水、辛安泉供水、小浪底引黃)、禹門口和漳澤水庫、汾河水庫、汾河二庫、張峰水庫、柏葉口水庫、坪上引水、和川引水等大型水利工程,實現了11個市供水全覆蓋,年供水量基本保持在10億立方米,在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調度配置、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萬家寨水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馮志君對山西水網布局了如指掌。
而此時,為持續增強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戰略儲備能力的重大水利工程正在三晉大地上如火如荼進行著:引黃二期擴機工程等47個在建項目全力推進;龍華口調水等10個項目開工建設;小浪底引黃二期等30個項目開展前期工作;汾河上游生態修復治理等70個項目進展飛速……
一切都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前進:中部引黃工程總干線實現試通水;小浪底引黃工程二期,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東山供水工程年內實現通水試運營;引黃泵站二期擴機工程除自動化項目外,剩余新擴機組安裝等全部完工,年供水能力要達到12億立方米。
建設太原第二水源地,形成省會城市多源供水格局
“要用好滹沱河水資源,建設太原第二水源地,形成省會城市多源供水格局,增加地表水供水能力,為太原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更好服務城鄉區域發展新布局提供更加穩定可靠的水源保障。”這是6月25日太原第二水源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滹沱河供水工程開工建設的初衷,也是山西加快實施中部城市群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的重大舉措,更是促進區域地下水采補平衡,提升綜合承載力,全力保障太原市居民用水安全的具體行動。
“滹沱河供水工程由清水河水源地工程和供水工程組成,總投資12.8億元,建設工期2年。”山西太忻滹沱河供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智輝介紹說,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從滹沱河支流清水河上取水,通過利用已建的坪上應急引水工程及新建工程,向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提供城鎮生活及工業用水。近期年引水能力3000萬立方米,遠期年引水能力5000萬立方米。
位于忻州市五臺縣境內的水泉灣泵站,是太原第二水源暨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滹沱河供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靜靜豎立在山林間,供水管線則隱藏在山間。
山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董維國,是一位有著數十年從業經驗的老水利人,他興奮地說:“清水河是一級水源,可以直接飲用。”從他熠熠發光的眼神中,記者看到了他對太原第二水源的迫切期待。
每年向永定河生態補水近2億立方米,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在朔州市平魯區的萬家寨引黃工程北干線1號洞出水口,已不見往日黃河水奔涌的身影。山西萬家寨水控水資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先鋒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這里完成了對北京永定河進行生態補水的供水任務,根據海委調度指令于7月4日停止補水。
眾所周知的萬家寨引黃工程,是為解決山西水資源緊缺的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引水線路總長441.8公里,設計年引水量12億立方米。2003年10月開始向太原供水,2011年開始向大同、朔州供水。目前供水能力11億立方米。
除了保障南北干線城市生活、工業供水外,生態補水也是引黃工程的一個重要任務。“從2008年向汾河生態補水以來,還肩負著‘首都護城河’的重要使命。”王先鋒表示,2019年開始,萬家寨引黃工程每年向永定河生態補水近2億立方米,為首都供水安全、實現永定河全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水資源保障。
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帶動“七河”流域美起來
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這一藍圖正在三晉大地上,在水利人的汗水中,徐徐呈現在人們面前。
碧波蕩漾的汾河,蜿蜒前行;放眼望去,兩岸郁郁蔥蔥;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群野鴨自在游弋,時而互相嬉戲,時而列隊前行;幾只水鷺時而展翅高飛,時而在淺灘上駐足休憩……在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先行示范段,采訪團對于“治水”在生態環保方面的作用有了最直觀的體會,“原生態”是大家最大的感受。
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區先行示范段工程北起汾河三期末端,南至汾河二壩,長13.5km,包括主河床整治工程和生態景觀綠化工程。
山西汾河流域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祁文軍告訴山西晚報記者,項目建成后,將恢復河道岸線自然之美,修復河道水、陸生態空間,恢復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營造水利長廊、生態長廊、文旅長廊,最終實現“風光美起來”,為“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起到先行示范作用。
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布局新能源
北京2022年冬奧會,全部冬奧場館100%使用綠色電力,這在百年奧運史上前所未有。而這背后是,河北豐寧抽水蓄能電站作為服務冬奧的重點工程,為冬奧會源源不斷輸送綠色電力。
位于忻州市五臺縣的山西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是我省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2008年第一臺機組投入運行,是能給山西電網充電的“超級充電寶”。
電站上水庫與下水庫之間有一個高度差,叫做“水頭”,水頭越大,水的勢能就越大。西龍池抽水蓄能電站的水頭高達640米,在當時國內已經投產的抽水蓄能電站中排名第一,目前排名全國第二。水頭高對于抽水蓄能電站的好處就是啟動快速,可隨時放水發電,去年發電量達到了7億多千瓦時。
“山西省目前建成并投入運營的抽水蓄能電站為五臺縣西龍池電站,在建的有垣曲電站和渾源電站。‘十四五’時期,我省擬重點實施的抽水蓄能電站有10座,進入規劃儲備項目8座。”萬家寨水控集團項目開發中心總經理張佳偉告訴山西晚報記者,水控集團目前重點推進的抽水蓄能電站有兩座:一座為古交電站,正在預可研階段,進行地質勘探;一座為代縣雁門關電站,已簽署投資協議。
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張佳偉解釋道,通常建設地點要有充足的水源;要有足夠高差,水流勢能滿足發電條件;建設地點無重大地質問題,保證施工地質條件;建設地點要盡可能靠近負荷中心和電源中心,減少輸電線路建設成本等。
不斷完善水網建設,打造一流綜合水務旗艦勁旅
萬家寨水控集團完成“1+1+2+N”重組后,在產業鏈上,形成涵蓋原水、供水、排水、治污及生態修復、水力發電、水產養殖的產業體系。在主輔業上,以水資源開發利用及水生態治理、水利水務工程施工及裝備制造為主,以行業咨詢和其他業務為輔。
通過積極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形成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集團公司及18戶應派外部董事的子企業,全部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面推開,各層級子企業經理層成員全部簽訂績效合約和聘任協議,全面實行全員績效考核;推進業務優化和結構調整,做強做優做大核心主業,持續清理低效無效資產。
“截至2022年6月底,集團公司資產總額823.86億元,同比增長7.73%,2022年1—6月,集團公司凈利潤0.93億元。這對于以公益性業務為主的萬家寨水控集團來講實屬不易。”馮志君表示,下一步,將全面落實、統籌推進水源、水權、水利、水工、水務“五水綜改”任務,不斷完善山西水網建設,建設國內一流綜合水務旗艦勁旅,確保全省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明顯改善,為全方位推進山西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支撐和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