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yè)資訊
 
供水新聞

九江水文化01、九江水文化的江西背景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22-07-28  來源:大江網  瀏覽次數:317
 講了江西水文化,再講講九江水文化。

社會生活是文化的基礎,現實是歷史研究的目的。講文化,就離不開社會;講歷史,就要聯系現實,所以,講九江的水文化,就要堅持和運用歷史的唯物的觀點與方法,認清省情特點,把握歷史規(guī)律,提高工作的科學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好地推動現在高質量發(fā)展。

不謀全局,不足以謀一域,要講九江,就要講長江,講江西,所以,講九江的水文化,就要有全江西、全長江、全中國的視野。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yǎng)了一方城。要講城市,就要講山水;要講人文,就要講地理,所以,講九江的水文化,就離不開江西的山水地理環(huán)境。而江西的地理特征就是三面的山,加上五條江河,再加上北面的鄱陽湖和長江。

一、

首先來看江西的山和江。江西地形是南北長,東西短,三面環(huán)山,一面朝水。

 

 

(圖片源自網絡)

從三面的山下來了2400多條大大小小的河流,形成了贛江、撫河、信江、修河和饒河五條江河,一起注入北邊的鄱陽湖,然后流入長江,奔向大海。具體說來就是:

江西的東北面是景德鎮(zhèn)和婺源,位于黃山余脈,從這里下來一條水叫昌江;東面是懷玉山,主峰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清山,從懷玉山下來一條水叫樂安河,樂安河和昌江在鄱陽縣城匯合成江西的五大河流之一饒河,注入鄱陽湖。

江西的東南面是世界雙遺產武夷山,是江西和福建的界山,從懷玉山和武夷山下來的水,匯成信江,到余干注入鄱陽湖。

江西的南面是嶺南,東南面武夷山流下的貢江和西南面大庾嶺下來的章江在贛州城下匯合成贛江,再由南自北,貫穿江西。

從武夷山還下來一條撫河,流到南昌邊上注入鄱陽湖。

江西北邊的幕阜山和九嶺山下來的水叫修河,彎彎曲曲地流到永修縣,從吳城注入鄱陽湖。

江西只有一條河不往北流,那就是九曲河,她由安遠縣和尋烏縣的溪水匯集而成鎮(zhèn)江河,流經定南,進入廣東的龍川縣、博羅縣。江西有一首民謠“江西九十九條河,只有一條通博羅”,這條河在博羅匯入東江,流向深圳、香港,所以,安遠、尋烏是“東江源頭”,是香港同胞飲用水的源頭之一。

在江西的五大河流中,最大的河流是贛江,全長991公里,近1000公里,干流751公里,流域面積8.3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51%。贛江年流量比黃河大,但分布不均勻,贛江有兩個源,東源貢水出武夷山,西源章水出大庾嶺,章、貢兩水在贛州市八景臺匯合后成為江。然后向北,一直往下流,流到江西的吳城,兩邊山脈不斷有支流注入,注入鄱陽湖。

贛江是長江第幾大支流呢?按長度排它排第七,按流域面積它排第八,按年均徑流量它排第五。贛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江,更重要的是它溝通了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是非常重要的黃金水道。

二、

再看看江西的鄱陽湖,古時叫過彭蠡、彭蠡澤、彭湖等,南部稱“宮亭湖”。206年(建安十一年)周瑜率軍“還備宮亭”(《三國志》),即指廬山之南、星子縣城以東水域。

遠古時期,鄱陽湖是一個過水湖,長江從湖中穿過,長江以南的鄱陽湖很小。那時的海平面比現在低,長江底床也比今天深,鄱陽湖水會迅速注入長江,不能在鄱陽湖盆里積蓄,形成湖泊。

冰期過后,氣候變暖,海平面慢慢上升,對長江的水產生頂托,長江河床的溯流侵蝕停止,長江和鄱陽湖盆的高差逐漸減少。距今6300年屬于全新紀最溫暖時期,雨量充沛。古長江出了武穴后,就分散為眾多的游蕩型中小河流,北至黃梅城關、南至現今九江市形成一個巨大的扇形三角洲,尚未形成主泓道,呈現沼澤地貌。后來人稱彭蠡古澤。九江就跟這里有關,毛主席詞“云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中的“九派”就指這一帶形成的彭蠡古澤。請看彭蠡古澤圖(譚其驤、張修桂,1982):

 

 

彭蠡古澤示意圖(譚其驤、張修桂,1982)

長江從三峽出來,在武穴扇形展開,在現在的九江市,與江西、湖北、安徽三省的河流匯集,水勢浩淼,水面壯闊,形成彭蠡澤,并向大海流去。

約在秦末漢初,長江主泓道形成,形成現在的格局。今湖口石鐘山至都昌老爺廟一線由廬山隆起形成的湖口地塹被水充滿,石鐘山這個位置就是長江中游與下游的分界線,古人沿用舊名稱這一水域為彭蠡湖。現在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從湖口石鐘山這里開始算長江下游,是長江中下游的分界線?因為這個地方是一個很重要的地質現象。在那個時候,湖面往南面傾,形成現在的水域,古人稱作彭蠡湖。彭蠡湖的南端沒有到達現在的吳城的位置,只是到了現在老爺廟對面的松門山,松門山的南面是河網交錯平原地區(qū),良田萬頃。南朝蕭梁有四大糧倉,除太湖糧倉、錢塘糧倉外,鄡陽糧倉、豫章糧倉都在這一區(qū)域。(《隋書·食貨志》)

319年、327年直至412年,在今南昌、九江、吉安等地連續(xù)發(fā)生五次5、4級以上的地震。地層構造活動強烈,河網交錯、田園阡陌、水路交通發(fā)達的鄡陽平原開始沉陷,逐步沼澤化。同時,鄱陽湖整個分布于長江南岸,湖水逐漸南侵,湖面擴大。更重要的是,松門山被地震震開了,湖水開始往南傾瀉。

 

 

宋代的鄱陽湖(譚其驤、張修桂,1982)

上圖中,長江、湖口至老爺廟的那條水道、老爺廟水域都很清楚,松門山一被打開,彭蠡湖水就往南灌,一直灌到今南昌的磯山、余干的瑞洪。

這引發(fā)了一系列重大變化,首先是鄱陽湖周邊的縣城發(fā)生了變化,地震和湖水南浸,沉了海昏、梟陽兩個縣,德安也沉了一部分。以前,鄱陽縣不在湖邊,鄱陽縣只是在鄱河之北才叫鄱陽。后來,彭蠡水到了鄱陽縣的城邊,才用鄱陽縣的名稱命名這個湖,從此,“彭蠡湖”就叫“鄱陽湖”了。所以,鄱陽湖是因鄱陽縣而名,而不是鄱陽縣因鄱陽湖而名。

海昏侯墓就是這時被震壞并被淹沒的。俗話說“漢墓十室九空”,而海昏侯墓保存完好,現在出土文物已達2萬多件,非常壯觀,令人震驚。海昏侯墓為什么沒有被盜呢?因為水淹造成了密封的環(huán)境,小偷找不到,才沒有被盜。不是盜賊不聰明,而是他算得過天,卻斗不贏地,這里發(fā)生地震了,進水了。

那為什么海昏侯墓打開棺材后卻沒有尸體呢?不像長沙馬王堆那樣有干尸,干尸上有絲織品。而海昏侯的等級高于長沙馬王堆墓主,他身上的衣服肯定更好,但因為進了水,全都腐爛了。劉賀這個人當過王、侯、皇,三者集為一身,全中國有史以來就他一個人,下葬時的等級是侯,就算是侯,也比長沙馬王堆的墓主級別高,但長沙馬王堆里有干尸,上面的服裝是完整的,代表了漢代的紡織水平。而海昏侯尸體衣服如有保存,其身上的衣服肯定更好,但因為進了水,全都腐爛了。

除了城市有變化之外,航道也有變化,原來的航道是怎么走的呢?主要是走東鄱陽湖,但松門山一打開,主航道就走西鄱陽湖了,從長江經松門山到吳城,從吳城進贛江,到南昌、樟樹、吉安,到贛州,這就成為了南來北往的千年歷史大河道。這是非常重大的事件,所以松門山-吳城是非常重要的。

鄱陽湖南傾,鄱陽湖的水面也發(fā)生了變化,整個水面不在長江以北了,全到長江以南了,一直到南昌城下。

后來,鄱陽湖圍湖造田,鄱陽湖急劇縮小。1954年水位22米(吳淞基面)時,水面面積4390平方公里,1985年減少到3222平方公里,縮小四分之一以上。

1998年洪水后,在黨中央的關心下,九江、南昌、上饒等沿湖地區(qū)人民群眾,退田還湖、移民建鎮(zhèn),98萬人退往高地居住,湖泊萎縮的趨勢得到遏制。現在鄱陽湖豐水期的水域面積基本恢復到了1952年的水平,到了4千多平方公里。

江西的地理格局基本就是“山、江、湖”:三面的山、五條江、一個鄱陽湖。這個“山江湖”的地理單元相對獨立、完整,占江西面積的95%多。自設立豫章郡以來,江西的行政區(qū)劃與地理格局就基本沒有動過。因此,贛江是江西的母親河,鄱陽湖是江西的母親湖,江西人往往說自己是井岡兒女、贛鄱兒女。井岡山是“山”,贛鄱是贛江、鄱陽湖,就是“山江湖”的兒女。

江西“山江湖”的地理特點讓人明白,除長江之外,江西沒有一條河流是從外省流入。天上的水下來,三面環(huán)山,像個漏斗,把水引入鄱陽湖,流入長江。所以,生態(tài)的好處自己享受了,但江西的山水如果有污染,那也賴不了別人,所以我們要擔起責任來。2000年,中國地方政府有兩個項目參加了德國漢諾威世博會,其中一個就是江西的山江湖治理工程。現在我們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做的是越來越好了,但還要進一步把生態(tài)保護擺在優(yōu)先位置,為高質量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江西“山江湖”的地理特點,是我們認識九江水文化的外部環(huán)境。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guī)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