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级爽快片淫片高清特级_日韩中文字幕网_国产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好男人资源在线观看高清社区

歡迎光臨水表信息網!
行業資訊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供水新聞
 
供水新聞

水利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有關情況

字體: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22-07-05  來源:“中國水利”微信公眾號  瀏覽次數:328

水利部于2022年6月28日(星期二)上午召開“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介紹有關情況,并和水資源管理司司長楊得瑞、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司長李勇共同答記者問,水利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曉琳主持會議。


 

李曉琳: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水利部新聞發布會。今年4月至5月,水利部聯合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市)人民政府開展了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工作,4月28日實現全線貫通。近期,水利部對此次貫通補水工作進行了總結評估。


 

今天的發布會主要是根據總結評估情況,進一步回應社會對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蘇等水利重點工作的關切。出席今天發布會的有: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水資源管理司司長楊得瑞、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司長李勇,幾位發布人將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魏山忠副部長作介紹。


 

魏山忠: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這次新聞發布會,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啟動以來,媒體朋友們持續關注,紛紛開展跟蹤報道。近期,我們對補水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評估,今天把最新情況向大家通報一下。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建造的偉大工程,歷史悠久,工程浩大,受益廣泛,是活態遺產。同時,京杭大運河具有防洪排澇、輸水供水、內河航運、生態景觀等功能。受歷史演變、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影響,一個時期以來,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水資源嚴重短缺,一些河道斷流,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十分突出。習近平總書記就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等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從實現長治久安的高度和以對歷史負責的態度修復華北平原地下水超采,有序實現河湖休養生息,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要求繼續推動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建設,完善規劃和建設方案,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要求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為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和河湖生態環境復蘇,改善大運河水資源條件,恢復大運河生機活力,水利部聯合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市)人民政府開展了京杭大運河2022年全線貫通補水工作。今年4月至5月,統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工程供水、四省(市)本地水、引黃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向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河段進行補水,4月28日實現了全線貫通,5月底完成集中補水任務。目前京杭大運河保持全線有水狀態。


 

為了做好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工作,水利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四省(市)人民政府及京杭大運河沿線市(區)人民政府,中國南水北調集團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強河道清理整治。共排查整治黃河以北補水河段河道內障礙物137處,協調補水河道內施工項目1處,清理河道內垃圾5600多立方米。二是抓好水量聯合調度。統籌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工程供水、岳城水庫、密云水庫、潘莊引黃、沿線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為京杭大運河累計提供補水量8.4億立方米。三是實施水源置換。補水期間,京杭大運河及補水沿線累計引出農業灌溉水量3.42億立方米,置換天津靜海區、濱海新區,河北滄州、衡水等市約77.71萬畝耕地的地下水灌溉用水。四是強化水污染防治。補水期間,加大對補水沿線污染源風險排查力度,嚴格入河排污口監管,嚴格落實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嚴禁非法排污,加強水質監測,確保河道水質安全。五是加強動態跟蹤監測。完成56處地表水站每日水位、流量監測,836處地下水站實時水位監測,開展27處地表水水質斷面、7處水生態斷面和90處地下水水質站的采樣監測,完成4次補水沿線遙感監測。六是加大管水護水力度。加強巡護管理,累計日常巡查超3000日次,巡河里程超5萬公里,勸阻釣魚、非法取水等行為,保障了沿河居民安全和輸水安全。


 

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地下水有效入滲回補。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及補水路徑河道入滲地下水量2.69億立方米,占水源補水總量的32%。地下水水位較去年同期穩定或回升,補水后河道周邊淺層地下水水位總體呈回升態勢,2公里范圍內平均回升1.44米,5公里范圍內平均回升1.33米。二是壓減深層承壓水開采。天津、河北等地利用京杭大運河貫通補水契機,結合東線北延、引黃、當地水庫等調度計劃,有序增加大運河沿岸春灌期農業灌溉引水量。對處在深層承壓水超采區的77.71萬畝農田灌溉用水進行了置換,減少了深層承壓水開采量4902.3萬立方米。深層承壓水水位變化趨勢向好,與去年同期對比,水源置換區深層承壓水水位平均回升9.68米。三是河湖生態環境改善。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水面面積達到45.1平方公里,較補水前增加4.1平方公里;補水水源路徑河道以及衡水湖水面面積增加12.4平方公里。與去年同期相比,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有水河長增加163.4公里,水面面積增加16.6平方公里,衛運河、南運河等干涸、斷流河段實現水流貫通。與補水前相比,25個地表水水質監測斷面中,16個斷面水質類別有所改善,9個斷面水質類別基本穩定。京杭大運河水生態監測斷面補水后浮游植物物種數較補水初期上升,多樣性指數增加,水生態狀況改善。四是促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重塑了大運河文化現實載體,助推了大運河文化煥發活力,帶動了沿線各地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積極性,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下一步,水利部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續推進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貫通補水工作,力爭每年實現一次全線貫通,并逐步延長全線貫通時間,加快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逐步實現京杭大運河正常來水年份全線有水目標。


 

我就介紹這些。下面,我和水利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問。

 


 

李曉琳:


 

 

感謝魏部長的介紹。下面我們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各位記者舉手示意,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開始提問。

 


 

 

經濟日報記者:


 

 

我們了解到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其實斷流了很多年,早已失去了其漕運功能,我們想請問一下今年為什么要實施全線貫通補水?有何意義?

 


 

魏山忠:


 

 

京杭大運河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上世紀初,1901年停止了漕運,當時主要是1855年黃河改道沖斷了京杭大運河,加上海運的發展,以及津浦鐵路的建成,后來漕運就停止了。大運河是活態遺產,具有防洪排澇、輸水供水、內河航運、生態景觀等功能。在上世紀以來受到人們活動和氣候變化的影響,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的水資源短缺,河道斷流,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問題突出。這次補水我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統籌多水源,安排多路徑,來推動實現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從目前情況看,貫通京杭大運河至少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社會意義和文化意義。


 

一是從生態角度看,改善了生態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要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這次補水通過優化調度南水北調東線北延工程供水、引黃水、本地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水源,階段性實現了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從斷流到全線有水、有流動的水的轉變,改善了河道水資源條件,回補了河道周邊虧空的地下水,對大運河沿線生態環境修復、建設大運河綠色生態廊道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是從社會角度看,回應了人民的關切。大運河具有防洪排澇、輸水供水、內河航運、生態景觀等功能,通過補水修復大運河生態環境,恢復帶動岸線保護和服務提升,增強大運河管護能力,逐步恢復和提升大運河的各項功能,推動改善沿線居民生產生活條件,我想這既是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響應廣大人民群眾期盼為民辦實事的具體體現。


 

三是從文化角度看,促進了文化傳承保護利用。大運河是活態的遺產,承載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價值,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要求2025年實現大運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通過貫通補水,逐步重塑大運河成為“有水的河”,為更好的承載大運河文化功能創造了條件,帶動大運河文化重煥活力,為延續壯美運河的千年神韻提供了水利保障。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我們知道從4月28號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以來已經兩個月了,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


 

楊得瑞:


 

京杭大運河4月中旬開始進行補水,4月28號全線通水,到5月底集中補水任務告一段落。在4月到5月期間,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段共補水8.4億立方米,是我們計劃補水量的163%,大大超過了原來的計劃。這8.4億立方米的水當中,南水北調東線北延1.89億立方米,岳城水庫3.47億立方米,密云水庫0.31億立方米,潘莊引黃補水0.72億立方米,另外還有再生水及雨洪水2.01億立方米。這五大水源都超額完成了計劃的補水量。


 

最近,我們對這次補水進行了總結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我們認為這次集中補水取得的成效至少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有效回補了地下水。補水量8.4億立方米,我們分析評估,從4月到5月底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河段,以及像岳城水庫到京杭大運河的這些補水線路沿線,總共是1200多公里的河道,通過河道入滲的水量是2.69億立方米,這個數字是截止到5月底的,6月還在繼續入滲。入滲的地下水影響到的范圍是2839平方公里。這些入滲的水量給地下水位帶來什么影響和變化呢?經分析,今年1—5月份華北地區降水量較多年平均同期少36%。在降雨不利的情況下,與去年同期相比,補水河道周邊5公里范圍內的地下水位總體呈回升的態勢,平均回升了1.33米。


 

二是減少了深層地下水的開采。以往在這個季節,農田是要依靠抽取地下水進行灌溉。今年,天津和河北的16個縣88個鄉鎮總共有77.7萬畝的農田,改變了抽取深層地下水的情況,改用大運河的水來進行灌溉。所以在這個期間季節性關停機井8521眼,相應的減少了深層地下水開采量0.49億立方米。這在水位上也得到了體現,與去年同期相比,77萬畝水源置換區深層承壓水回升了9.68米。


 

三是河湖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根據遙感影像的解譯分析,補水期間,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河段水面面積達到了45.1平方公里,較補水前增加了4.1平方公里,補水沿線河道和衡水湖增加的水面面積達到了12.4平方公里。從長度看,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707公里的河段,跟去年同期相比有水河長增加了163.4公里,水面面積增加了16.6平方公里。衛運河、南運河這些常年容易干涸和斷流的河段,補水期間都實現了全線水流貫通。根據地表水、地下水水質監測以及對水生態做的調查分析,補水后河道水質有所改善,地下水的水質基本穩定,河道內的浮游植物種類增加,生物多樣性指數增加,水生態狀況得到改善。


 

四是促進了大運河的文化保護、傳承和利用。這次補水實現了黃河以北段近一個世紀以來的首次全線貫通,使大運河成為了一條“有水的河”,運河有了水就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帶來了更多鮮活的素材和場景,為大運河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補水期間,大運河沿線多個地方都抓住這一契機,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旅游活動,生動地展示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時代價值。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次貫通補水得到了社會和媒體廣泛和持續的關注,輿論不僅關注補水對生態環境改善的意義,也更多地從大運河是流動的人類遺產,對于傳承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明具有獨特的價值和作用等角度來進行報道和闡釋。應該說,這也是此次補水的一個重要成效。


 

 

人民日報記者:


 

 

白洋淀是華北明珠,也是雄安新區的重要組成。請問白洋淀現在的情況,是否還會出現湖面萎縮? 

 


 

 

魏山忠:


 

 

白洋淀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譽為“華北明珠”。歷史上白洋淀水量豐沛,然而隨著海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增長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上世紀50年代以來入淀水量持續減少,上世紀80年代發生多次干淀,白洋淀一度陷入了水源不足、水體污染、生態惡化等尷尬的困境。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白洋淀水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白洋淀恢復起來。2018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了《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明確要求白洋淀正常水位保持在6.5—7.0米以內,白洋淀水質逐步恢復到Ⅲ-Ⅳ類。為了盡快把白洋淀恢復起來,水利部在實施引黃入冀補淀、引岳濟淀等工作基礎上,確定了白洋淀6.5米的生態水位,組織編制了實施方案,多水源實施生態補水,白洋淀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一是白洋淀水面面積逐步恢復。近年來,水利部會同河北省政府,綜合考慮補水、治污、防洪等因素,統籌流域上游水庫水、引黃水、南水北調中線引江水、再生水、雨洪水等,積極推進白洋淀生態補水工作,累計補水31.18億立方米,水面面積基本保持在250平方公里左右。


 

二是白洋淀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通過動態監測預警,加強調度管理等措施,白洋淀生態水位穩定達標。目前,除汛期白洋淀水位要按照要求降至6.8米以下外,其余時段水位穩定保持在7.2米左右。白洋淀入淀河流及淀區的水質得到了改善,補水河道沿線及淀區周邊地下水得到了回補,白洋淀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三是白洋淀水系連通性及水動力條件顯著增強。2021年,通過夏季集中貫通補水,打通了白洋淀與下游趙王新河的水力聯系。今年我們正在開展的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夏季行動,通過八條補水支流,對白洋淀入淀支流北拒馬河—白溝河,南拒馬河、瀑河、府河、孝義河、唐河、沙河—潴龍河等進行全覆蓋補水,恢復白洋淀及入淀河流的水動力條件,進一步改善白洋淀水系連通性。


 

展望未來,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隨著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上游河湖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白洋淀入淀水量將得到進一步保障,“華北明珠”將進一步重現生機與活力。

 


 

經濟參考報記者: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取得了哪些效益?為什么要建設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在此次補水中發揮了什么作用?

 


 

李勇: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是南水北調總體規劃當中東中西三條線首先開工的項目,2013年11月15日正式通水,也是首先正式通水的南水北調項目。通水以來,總計向山東省調水52.88億立方米,加上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改善了沿線江蘇、山東、河北、天津等受水區的水資源狀況,沿線總的受益人口超過了6700萬。我們不僅要看向山東調水的數據,同時我們還要看到這個數據背后東線一期工程實際上在治污環保、修復生態、航運、防洪排澇、灌溉等方面也都發揮了綜合的效益。所以說東線一期工程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眾所周知,華北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特別是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用水量大大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長期大規模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嚴重超采,導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湖水面萎縮、地面沉降等生態環境問題。2019年水利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中,將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北延應急供水工程列入地下水壓采重點替代水源工程。北延工程可增加向天津、河北地區的供水能力4.9億立方米,置換河北和天津深層地下水超采區的農業用水,壓減深層地下水的開采量,并相機向南運河、北大港、南大港等河湖濕地補水,在改善水生態的同時回補地下水。同時北延工程還可為天津、滄州城市生活應急供水創造條件。2019年4月,北延工程進行的應急試通水,驗證了北延應急供水的可行性。工程于2019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到去年的3月份通過水利部組織的通水階段驗收并具備通水條件。


 

所以我們說北延工程的建設運行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具體實踐,也是充分發揮南水北調工程特別是東線一期工程效益的有益探索。北延工程利用東線一期工程的調度潛力,抽引長江水向北調水,用于生態補水,為華北地區的河湖生態修復和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次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方案中,東線北延工程是補水的重要水源之一。此次調度中的北延供水也是多水源的,水源包括抽引長江水、抽引南四湖上級湖以及東平湖的水。黃河以南段,北延工程利用東線一期工程,從江蘇省揚州市附近的長江干流附近引水,經過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江蘇境內的六個泵站和山東境內的七個泵站抽水;黃河以北段是利用東線一期工程的魯北段工程與小運河共用河道輸水,過小運河后經六分干、七一河、六五河過四女寺樞紐后進入南運河,此后利用南運河河道輸水至天津九宣閘。此次北延應急補水從3月25日開始至5月31日結束,實際完成補水1.89億立方米,超過計劃1.83億立方米的3%。扣除輸水損失后,此次累計調入南運河的水量是1.59億立方米,發揮了較好的工程效益,改善了大運河河道水系的水資源條件,為京杭大運河今年的全線貫通提供了有力的水源保障,同時也為下一步推動實現大運河的全年有水積累了經驗。

 


 

人民網記者:


 

 

請問對于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京杭大運河,水利部下一步有哪些進一步的措施呢?

 


 

楊得瑞:


 

 

今年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應該說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全社會對下一步大運河的進一步改善也有期待,這無疑給我們增加了壓力,同時也為我們做好后續工作增添了動力。


 

為了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京杭大運河,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和關于治水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重點開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總結評估。對這次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進行系統的總結評估。剛才已經給大家介紹了總結評估的成效,除此之外還要總結這次補水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更要認真研究解決補水當中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和矛盾。比如說要研究完善多水源的優化配置調度,以及各種水源相應的水價機制,這是今后長期補水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是持之以恒開展補水。根據水資源條件,每年制定貫通補水行動計劃,要把為大運河補水作為相關水源的優先任務,優化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力爭每年都實現一次全線貫通,并盡可能的延長全線貫通的時間,確保實現《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的2025年大運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的目標。


 

三是推進南水北調后續工程的建設。要實現京杭大運河全線引水、長期有水,我們認為還必須依靠南水北調東線后續工程建設。要按照中央關于南水北調后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和要求,深化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的規劃和建設方案,加快推進工程建設。使東線能夠像總書記要求的那樣,成為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暢通南北經濟循環的生命線。

 


 

中國水利報記者:


 

 

最近水利部正在實施華北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夏季行動,這些行動有哪些特點?以前還聽說過一句話,華北地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現在還能這么說嗎?有哪些改善?

 


 

楊得瑞:


 

 

今年5月27號水利部啟動了華北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夏季行動,主要考慮是抓住主汛期到來之前,水庫按照防洪的要求,要把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以下,要把汛限水位以上的水庫蓄水量釋放出來的這個重要“窗口期”,對華北地區的河湖進行集中補水。
 


 

這次夏季行動跟往年相比有這么幾個特點。


 

一是補水水源構成多,水量大。這一次集中補水有丹江口水庫、密云水庫、岳城水庫、于橋水庫等12個水庫參與補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有11個退水閘、分水口參與到補水調度。計劃的補水水量達到了7.21億立方米,較去年夏季集中補水量2.21億立方米,增長了近2.3倍。截至27日上午8點已經累計補水8.59億立方米,完成了計劃補水量的119%。


 

二是補水范圍廣、線路長。這次補水范圍包括了薊運河、潮白河、大清河白洋淀、子牙河、漳衛河等海河流域的五個水系,共有39條(個)河湖。跟往年相比,新增了薊運河、潮白河、漳衛河水系。僅大清河白洋淀水系就含8條補水支線。此次補水預計貫通河長約3264公里,較2021年夏季增加2637公里。


 

三是推進河湖貫通入海。根據水源條件和當前補水河道有水情況,分析確定了三條河流入海,包括大清河水系經獨流減河入海,子牙河水系經子牙新河入海,漳衛河水系經漳衛新河入海。到目前為止,大清河白洋淀水系已經獨流減河入海,漳衛河水系已經漳衛新河入海,子牙河水系將于近日貫通入海。


 

關于您提到的華北地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由于種種原因,華北地區的河湖生態環境確實遭受過嚴重損害,對這種損害的極端描述就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為了盡快扭轉這種局面,近年來我們通過華北地區持續的大范圍河湖補水,有效改變了華北地區河湖水資源條件。2018年,首先實施了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等試點河段補水。2019年,把補水的河湖增加到了22條,進行常態化補水。2021年,除了進行常態化的補水以外,實施汛前夏季集中貫通補水,去年滹沱河和大清河貫通了600多公里河道。截至2021年底,累計補水170億立方米,補水所涉及的河湖共計形成了最大有水河長2355公里,最大水面面積750平方公里。白洋淀生態水位達標率100%,白洋淀的水位面積基本保持在250平方公里左右,永定河在2021年實現了26年以來的首次貫通入海,潮白河實現了22年以來的首次全線通水,子牙河、子牙新河、趙王新河這些常年干涸的河流也重現碧波。2022年,補水的河湖由22條(個)擴展到了48條(個),并開展了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永定河貫通入海和夏季集中補水這三項大的行動。實現了京杭大運河百年來全線貫通,并與永定河實現了世紀交匯。從目前的情況看,華北地區大部分的河湖做到了有水、有流動的水、有干凈的水。


 

應該說華北地區“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局面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改觀。

 


 

澎湃新聞記者:


 

除了華北地區以外,我們國家的其他地區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河流斷流、河道干涸甚至湖泊萎縮等生態損害問題。請問對此水利部采取了哪些措施?


 

 

魏山忠:


 

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復蘇河湖生態環境作為推動水利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任務,計劃從兩個方面進一步復蘇我國的河湖生態環境。


 

一方面是在華北地區河湖生態補水工作的基礎上,將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讓河流流動起來,把湖泊恢復起來。為此,水利部編制了《母親河復蘇行動方案(2022—2025)》,這個方案近期即將印發實施。我們將組織全面排查斷流的河流和萎縮干涸的湖泊,分析河湖生態環境修復的緊迫性和可行性,根據水源與工程條件,研究確定2022—2025年母親河復蘇行動的河湖名單,制定母親河復蘇行動“一河(湖)一策”方案并組織實施,促進河道斷流、湖泊干涸問題得到逐步解決。


 

另一方面就是在推進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治理的同時,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要求,積極推進其他重點區域地下水超采治理,將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西遼河流域、黃淮地區、鄂爾多斯臺地、汾渭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北麓及土哈盆地還有北部灣地區等十個片區納入到治理范圍。目前我們已經編制完成了治理方案,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量水而行,以水定需,通過“一減一增”的措施,減少地下水的開采,增加水源的補給,因地制宜確定各個區域地下水超采治理的目標任務。后續,我們擬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實施,共同推動地下水超采治理。

 


 

李曉琳:


 

 

謝謝魏部長,謝謝幾位發布人,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參與,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大家再見。

 


 

 
免責聲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