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小區這一塊管網夜間最小流量異常,是不是有漏損?趕快派人去測一下。”日前,走進縣水務集團華水水業公司調度中心,一塊碩大屏幕上,供水調度的關鍵數據、動態等信息交集匯總,可視化地圖一目了然。公司制水中心主任韓敬國看著大屏的數據分析,發現新華小區有控漏預警,立即聯系管網維修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對異常管網點進行測漏。不到半天時間,管網維修工作人員就準確找到了漏損點,并迅速進行了維修。

“新華小區管道建成時間較長,都是一些鍍鋅管、鐵管,我們通過系統分區計量排查出這個區塊漏水可能性比較大,現在就是結合‘污水零直排’的施工,將小區的老舊管道全部進行更換。”縣水務集團華水水業公司項目技術管理中心主任徐孟介紹,在往常像這樣的漏損點,需要靠人工逐一排查尋找,不能精準定位,耗時長且效率低,而現在得益于“智慧水務”系統的應用,水務管理人員可以在調度室根據供水管網各個節點回傳的大數據,分析出供水系統的運行狀況,及時發現自來水在生產、配送、運營以及水壓、流量等方面的各種問題并進行處理。

近年來,隨著供水半徑逐步擴大,縣域供水管網日益復雜,為提升水務管理的效率和服務水平,縣水務集團探索智能化水務監管新模式,升級“智慧水務”系統,并于今年10月底上線試運行。
據悉,該系統依托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實現“一屏監測”,除了能夠對水廠各個流程進行實時監控外,還可以全程監控整個縣域供水系統的運行狀態,通過對水質、流量、壓力等數據的實時監測,實現水務數據平臺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各生產單元的安全穩定性。“從原水水廠制水到管網搶維修、巡查測漏等所有的業務流程、功能已經全部融入到這個系統里面去了。”韓敬國說,目前他們已完成網上營業廳系統、熱線系統、供單系統、分區計量系統等建設,能夠通過智慧水務系統實現對全縣全范圍、全業務流程的管控,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更提高了城市供水運營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

不僅是在供水方面,智能化水務監管在河道疏浚管理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水務集團河道疏浚公司澤潭生產基地的中控室內,大屏實時播放各車間的生產情況,通過河道疏浚監管控制系統,衢江上船舶的行駛軌跡也能清晰可見。“我們通過對疏浚設備的數字化監控,能夠確保嚴格按疏浚計劃有效實施,并且通過生產數字化,使生產設備滿負荷運行,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所有產品質量。”縣水務集團河道疏浚公司總經理嚴文標表示,他們還將對該系統進行進一步提升,通過系統智能分析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并及時予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