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近年來,隨著持續推進設施農業、高標準農田建設,本市農業節水灌溉設施逐漸完善,高效節水技術廣泛推廣。來聽記者劉釗的報道。
(現場音:噴灌聲。現在噴淋的水流怎么樣?沒問題,現在效果最好了,壓力也達到了,噴的距離也達到了……)
在北辰區雙街花卉博覽園,這里的1000多畝菊花和郁金香正在享受著可移動噴灌架上的噴頭淋水,與此同時,埋在地下的滴灌帶也在為花的根部補水。種植花卉經濟效益較高,但“費水”的困擾一直存在。園區經理柴德亮告訴記者,去年整個園區進行了節水改造,把應用在大棚里的噴灌、滴灌技術,使用到了露天苗圃中。
(錄音:滴管就是在地下埋設滴灌帶,直接把水滴在植物根部。噴灌是在地里棚里建設噴頭,直接把水噴在植物表面。這兩種方式都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還能在水中添加營養物質,直接給到植物根部和葉面。節水能達到一半左右,還能減少我的人工成本,園區每月降低成本5萬塊左右。)
幫助園區實現節水改造的就是天津春源龍潤微灌技術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擁有多項國家級專利的農業節水技術和產品研發生產企業。公司總經理耿鵬飛介紹說,目前全市近10家農業園區與他們開展節水改造合作。
(錄音:目前產品主要有水肥一體化的滴灌帶,可以有效節水50%,節省人工50%。隨著近些年農業節水意識的增強,我們節水產品的市場增長得比較快。我們主要銷售方向在國內是華北地區、東北地區,海外是東南亞地區還有歐洲一些地區。)
除了設施農業,本市大田農業也在積極探索節水灌溉的新方式。近年來本市大力推廣小站稻種植。如何讓水田?節水?西青區王穩莊的中化智慧農田提出了一條節水農業與智慧農業相結合的新路徑。
(現場音:水流入稻田聲……)
水田里的秧苗剛剛插好,灌溉渠里的水,源源不斷的通過智能水閘流到田里。中化現代農業天津技術服務中心總農藝師趙伏偉告訴記者,就是依靠這套智能水閘灌溉系統,這里的稻田實現了節水節電超過20%。
(錄音:我們的智能灌溉系統是通過稻田里的感應器感知田里的水深,然后自動比對水稻苗期所需水深,控制閘門的開閉,來灌溉。這就解決了過度灌溉,大水漫灌,浪費水的問題。而且這個灌溉系統有自發電的太陽能板,不需要電源,節能環保。由于沒有過度灌溉,不用經常排出多余的水,還能節約肥料。)
除了技術節水,目前本市還在大力推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安裝計量設施,使用了多少水澆地不再是一筆糊涂賬,以市場的方式調節農業用水量。截至去年底,已經累計完成改革面積457萬畝。據了解,本市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處于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