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大數據實時監督,沈陽水務集團揪出以水謀私的“水耗子”,打擊了竊水行為,降低了城市供水漏損率。4月22日,沈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從沈陽水務集團了解到,該集團通過治理體系和監督體系建設,精準查找出集團各業務板塊380個風險點,同時,通過大數據信息管控平臺,全面推動水務集團創新、創效,精準治理危害城市供水行為。
因用水量大,不少用水行業的經營者為了盈利,打起了“竊水”的歪主意。位于和平區的一家洗浴中心,通過私改水表偷繳水費。本以為這樣的手段可以瞞天過海,沒想到卻被水務稽查部門通過大數據平臺的異常用水分析功能給抓了個正著。最終,該商戶補繳水費3萬余元。目前,該商戶售水量每月增長了100余噸。
據介紹,在“兩個體系”建設過程中,水務集團在全市新安裝6000余塊智能遠傳水表,為監督數據源提供了更加精準可靠的保障。據悉,原有的一次壓水表,多為普通機械制水表,相比較超聲波水表,矢動流量低,精度差,升級改造之后可為降低漏損率奠定堅實基礎,而且通過查看遠傳數據平臺,水務集團可實時監控用水戶的用水狀態,一旦用水異常,會立即派人進行現場勘查,確保用水戶利益不受損失。據悉,按照計劃,水務集團將為一次壓商業用戶安裝1萬多塊智能遠傳水表,二次壓商業用戶將安裝13萬塊。
此外,水務集團還全面梳理了制度流程600余項,實現了線下與線上的全面融合;通過大數據的監督,借助紀檢系統專項整治等手段,使“水耗子”等以水謀私的亂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時,在營銷管理方面,通過大數據結果反饋,提高了修漏效率和查抄水平,漏損率由2019年的34.18%降到2020年29.3%,降幅達到4.88個百分點,城市公共管網漏損率首次達到國家考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