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世界計量日前夕,全國節能監測管理中心主任張萬路顯得特別忙碌。由他參與起草的國家標準《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已通過審定,他正忙著編寫相關宣講教材,同時他還要為次日參加的一個有關計量日的活動做準備。
“我們搞計量的,講的就是數據。數據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誰憑空想象出來的,一切數據來源于儀表,首先要有儀表,才能有數據,才談得上節能。”張萬路表示,能源計量是企業能源管理和節能工作的基礎,而能源計量的準確與否,取決于企業有沒有合理配備能源計量器具。
“現在好多能源統計數據不科學,問題出在哪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儀表安裝不到位。” 張萬路說,“儀表對于計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很多單位僅僅是為了貿易結算而安裝儀表,裝表的目的是為了看應該給電力公司交多少錢。其實,儀表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進行能源管理。舉個例子,如果我們在每個辦公室門口裝一個電表,看看到底哪個辦公室的節能做得好,那大家離開辦公室時肯定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不關電腦,不關空調,因為耗能情況與個人或班組直接掛鉤,大家都會重視起來了。”張萬路還講起了自己在清華大學所看到的情況。每個課題組都有自己單獨的水表,如果誰浪費水就會有人站出來指責你。“這樣一來,誰用了多少能源,單位時間內用了多少能源,都可以得出實際的計量檢測數據,而不是采用簡單的按人頭平均的方法來計算數字。這樣的儀表算是真正發揮了作用。”
“除了配備率不夠,儀表的完好率和準確率也很低。”據張萬路掌握的資料,我國30%的蒸汽表損壞后成了擺設。
“能源儀表不僅具有貿易結算的功能,還應該充分發揮它在用能單位內部進行能源管理的功能。”張萬路說,這也是他從事節能工作以來最深切的感受之一。即將出臺的《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以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了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的基本要求,將能源計量儀表的配置要求從以前的企業拓展到除個人和家庭以外的全社會。同時,標準還規定,進出用能單位的各種計量器具配備率都必須達到100%(可回收利用的余能除外)。
張萬路滿懷信心地說:“相信新標準的出臺可以促進我國能源儀表的合理配備和有效管理,真正做到能源管理依靠能源數據,能源數據來源于能源儀表,從而真正做到節約能源。”
作者:楊 蕾/文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圖片、音頻、視頻來源于互聯網及公開渠道,僅供學習參考,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遵循相關法律法規采取措施刪除相關內容。
- 下一篇:長春市將逐區逐塊實行儲蓄收水費方式
- 上一篇:質監:走進市場查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