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項目實施,提高供水保障水平
積極爭取省、市專項資金,并整合縣級財政資金,加快工程建設進度。2005-2012年我縣爭取資金,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51處。2013-2015年積極爭取國開行貸款,建設供水工程83處。2016-2017年,實施精準扶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維修改造項目,共計改造維修工程106處,實現了全縣農村飲水安全實現了行政村、組全覆蓋。針對季節性缺水問題,2018年投入資金對全縣農村飲水安全情況進行精準排查,分類施策,保障11個鄉鎮,19行政村,427戶群眾飲水安全。2019年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水窖凈化設施安裝及維修養護工程,保障748戶2742人飲水安全。利用東西協作資金維修改造農村飲水安全項目31處,提升1939戶飲水質量。2020年全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對老舊飲水管網進行維修改造,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精心組織檢測,保障水質安全
成立縣水質檢測中心,確定工作人員5名,專業化驗員2名,嚴格按照行業規范要求開展水質檢測工作。從2017年開始,省水利廳每月隨機確定飲水工程,安排我縣水質檢測中心進行檢測,并將檢測結果通過“甘肅省農村飲水安全水質檢測管理系統”上報省水利廳,實時監測全縣農村供水工程飲用水情況,至今累計完成檢測樣本數量356份,每份檢驗項目21項,任務完成率100%,檢測結果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同時,委托了具有CMA(中國計量認證)資質的陜西省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寶雞監測站、天水天院環境檢測有限公司作為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全縣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管網末梢水進行了水質檢測,認真分析了檢測數據,每份檢驗項目35項,出具了檢測報告99份,檢測報告結果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并將檢測結果在各鄉(鎮)政務公開欄、村委會人員密集場所進行了公示,接受廣大群眾監督,確保農村安全飲水安全。

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運行機制
按照先建機制,后建工程,建管并重的要求,進一步貫徹水利部《關于建立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責任體系的通知》和《甘肅省農村飲用水供水管理條例》要求,明確了縣水利工作站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護專管機構,工作人員3名,縣財政撥付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基金100萬元,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堅持因地制宜,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以鄉鎮為主體,對全部飲水工程頒發所有權證、使用權證、簽訂運行管護責任書。制定印發了《兩當縣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辦法》,全縣共確定鄉鎮分管飲水安全工作領導14名,行政村級負責人116名,村級專管人員144名,明確了管護責任,落實了管護主體,建立起縣、鄉、村三級管理體系,確保每一處農村飲水工程都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

落實管護責任,提升保障能力
以提高供水保障水平為重點,全面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水行政主管部門行業監管責任、供水單位運行管理責任等“三個責任”。健全完善縣級運行管理機構、運行管理辦法和運行管理經費等“三項制度”,并對落實開展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提升我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水平。對全縣已建、在建的灌溉、供水、堤防等小型水利工程進行現場調查,清產核資,劃界確權,確定管護主體,頒發所有權證、使用權證、簽訂運行管護責任書(簡稱“兩證一書”),逐步達到產權有歸屬,管理有載體,運行有機制,工程有效益的目標。強化鄉、村兩級農村安全飲水安全運行管理責任落實。同時,為提高農村安全飲水知識,接受社會監督,為全縣農戶印制發放飲水安全明白卡1.1萬份,張貼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指標宣傳資料30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