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區域配水。堅持以供定需、略有盈余原則,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區分水源性質、作物類型、季節因素、工程形式和調配空間,以行政區域為基本單元,將全市年度農業用水計劃層層分解到鎮街(園區),納入市級高效節水灌溉信息化系統,并與上級聯網,實行“大數據”控制。各地化整為零,細化落實到社區、自然村和農業生產園區,由相應的管理主體、經營主體分配到地塊。涉及農業園區、社區村戶的實際用水計量環節,以總量不突破為基本目標,實行宜粗不宜細、一遍水一測算、年度找平的動態管理。涉及水庫灌區的規?;渌芾?,既改取水方式,又改灌溉方式,實行“以供定需”倒逼機制。墻夼水庫灌區由原來的“供水到地頭”改成“供水到渠道”,由農戶機械取水管灌、微噴,徹底改變沿襲多年的大水自流漫灌方式。
一個水價核算。按照水源性質和取水形式,實行一水一價、同網同價。全市現有的泵站提水、機井取水、水庫自流三類灌溉形式的水價測算,以動力能源為標準,以電折價、以油折價,實行水費、電費、油費、維護等全運行成本水價核算。水價經專業機構測算、農村群眾聽證、物價部門批準后實施。諸城市井灌區、泵站提水灌區全運行成本水價分別執行0.36元/ m3 、0.41元/ m3。墻夼水庫灌區水價執行國家政策,在上級未批準調整前,繼續執行0.06元/ m3水價。超量部分根據20%以下、20%~40%之間、40%以上三個檔次,分別按原水價的1.2倍、1.5倍、2倍收費。
一張水卡取水。水量水權物化、信息化,農業水價改革區的機井、泵站全部加裝射頻控制器和視頻監控系統,采用刷卡取水方式,用戶卡實行水電雙計,由村級用水組織統一充值、管理。取用水量實時監控、限額控制,每戶預留5%的用水量作為動態控制指標,達到充值金額停止供水,達到用戶年度取水計劃額度停止供水。用水戶的年度計劃用水量作為水權,可自用,也可市場流轉,超量加價,缺額補齊,余額結轉。
一支隊伍管護。改革區成立鎮村兩級經工商注冊登記的用水合作組織,負責本區域灌溉水利設施管護。鎮級用水合作組織與所屬鎮街(園區)政府簽訂管護協議,以鎮級用水合作組織為統領,各村級用水合作組織各負其責,實行分級管理。各村和各農業園區通過自行培養、市場雇傭、專業管理等靈活形式,建立起一村一隊伍、一園區一隊伍模式。常山永輝、皇華榛子園、賈悅梅香園、枳溝普慶黃煙基地等泵站灌溉、水肥一體化的農業園區有企業化管理維護隊伍,相州鎮等機井灌區有村級管護隊伍,實現自我維護、自我服務。目前,全市已成立鎮級用水合作組織9個,村級用水合作組織127個,墻夼水庫灌溉用水合作組織5個,頒發產權證、水權證,簽訂管護協議132份。
一個標準補貼。諸城市出臺的農業用水精準補貼與節水獎勵管理實施辦法,實行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為輔的獎補政策,節約水量乘以當年執行水價的20%為節水獎勵標準。近年來,諸城市財政已累計發放獎補資金80多萬元,主要用于扶持農業灌溉設施維修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