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難時刻,有這么一群人勇敢站了出來,始終堅守著一線、為水工程問診,協助開展一場場艱苦卓絕的家園保衛戰、繪就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抗洪新畫卷,他們就是防汛搶險的“智囊團”——水利技術專家。
迅速出擊 危難時刻顯擔當
截至8月10日,洞庭湖1306處200.3千米堤防、2550處護岸、514座水閘不同程度損毀。堤防一旦受到長時間的高水位浸泡,就容易發生管涌、滲漏、漫堤等災險情,如果不能及時科學進行搶護處置,后果將不堪設想。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救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家防總、水利部以及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湖南省水利廳認真履行搶險技術支撐的職責,調整充實防汛搶險專家庫,落實了118名專家,制定了對口服務方案,為地方防汛工作提供技術支撐。6月28日以來,省水利廳共派出72批次專家組、工作組赴一線指導。
7月10日,省水利廳派出專家組赴益陽進行搶險技術指導,先后檢查排除10個堤垸和4處險工險段險情;7月17日,再次派出多批次專家組分赴益陽、常德、岳陽3市開展技術指導,共處置搶護33處危急險情。
長時間保持高洪水位,湖區災險情逐漸增多,形勢日趨嚴峻,省水利廳積極分析研判、科學謀劃,根據當前防汛壓力區域分布、災險情類別及特點情況, 7月25日對重點區縣、高風險堤段再次進行排兵布陣,連續派出多批專家組分赴益陽、常德及岳陽華容、君山、岳陽縣、臨湘等地,精準發力、靶向治理,切實保障防汛搶險工作始終在科學、專業的軌道上開展。
“把脈問診” 科學決策解風險
7月9日以來,益陽市南咀、小河咀等站點水位陸續超保證水位。10日至15日,省水利廳防汛搶險技術支撐專家組赴益陽市指導防汛搶險工作。23日凌晨一點,南縣南鼎垸浪拔湖鎮突然出現沙眼流土險情,據現場人員介紹,沙眼迅速發展,從點發展成群,再由群發展成片,聯通面積猛然增致6100平方米。益陽專家組的三名同志聞訊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通過對堤防背水側的詳細情況查看、分析交流探討,及時為災險情的處置制定搶護方案。在第二天早上7時左右,險情基本得到控制。
25日下午,駐守岳陽市君山區的省水利廳專家組成員在巡查洞庭湖沿線堤段和華容河北堤時,發現堤角存在蟻穴滲漏群,當即現場召開“會商會”,采取應急措施對其搶護處置,通過專家和當地防汛隊伍的齊心合力,險情終于得到控制。其實,沿線瓦灣段自7月9日以來出現過大小管涌42處,通過技術專家日夜兼程的“把脈問診”,已采取沙石圍井壓砂導水、搭建防守棚和搭設照明線路、安排專人24小時密切觀察等方式搶護整改到位。
常德地處西洞庭,和岳陽、益陽一樣汛情十分緊張。省水利廳專家組接到通知后的第一時間就趕赴常德市,抵達之后立馬聽取了解情況,在腦中形成“工作流程圖”,先后對澧縣澧南垸堤防及存在跌窩、管涌、滑坡等險情的牧馬州、安化垸栗林河風險堤段、胡家村和友誼橋堤段等多處重點險工險段進行了險情搶護技術指導,及時排除了度汛安全隱患風險,有效遏制了災險情的進一步發展和蔓延。
截至8月10日,今年各市州累計上報險情的636處,已完成應急處置。
薪火相傳 查險處險護安瀾
7月27日11點28分,安鄉縣陳家嘴鎮水利技術人員及護剅員到沈家溝涵閘內進行查險,在2.1米深的水中逐點逐線進行摸排,發現該閘管身條石結構部分由外及里第三節伸縮縫底部出現翻沙險情,沙眼逐漸擴大,險情越來越嚴重。技術人員立即將險情上報,并迅速調集沙礫、土工布、車輛、船舶等物資,集結50名搶險隊員立即投入到搶險處險中。晚上10點多,險情完全得到控制,比預計時間還早了2個小時。
“在目前這樣的高水位下進行灌漿,效果不會很好。建議先把堤腳的溝渠清出來,每隔一兩個小時就測一下流量變化。如果流量變大,建議先將水庫水位降低一點,水壓降低后再進行處理。”7月22日,在云溪區雙花水庫散浸處險現場,岳陽市水利局技術巡查隊工程師提出處險建議。巡查隊經會商后最終明確了進一步采取開溝瀝水、下降水庫水位、調配搶險物資、專人值守觀察等措施。據悉,岳陽市縣鄉三級有1100多位水利技術人員駐守在一線,還請有豐富防汛經驗的老水利老專家8人,負責會商研判重點復雜險情,指導重大險情處置工作。
經驗,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重要“法寶”,讓經驗豐富的老同志重上“戰場”很有必要。在益陽市防汛抗災戰場上,也有一群平均年齡已超過70歲的水利“老兵”,他們或是坐鎮市防指“會診”,或是趕赴沅江市、資陽區、南縣“巡診”,在風口浪尖上展現專業素養。
像這樣的水利專家還有很多,他們輪流值班、監測預警、巡查堤庫、應急處置,及時排查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為防汛抗洪工作提供水利技術支撐,為全省安全度汛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隊伍里既有經驗滿滿的“老水利”,對水文氣候、河湖地勢“知根知底”,是堤上的“活字典”;也有“剛披戰袍”的“新生”,用實際行動在防汛一線構筑“青春堤壩”。他們守護一方安瀾,完美詮釋了“忠誠、干凈、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行業精神。